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巴蜀圖語,又稱巴蜀刻符、巴蜀符號或巴蜀圖形文字,是在今四川省及重慶市附近地區出土的戰國至西漢初的文物上,發現的一些圖形符號,這些符號跟漢字中的象形字極為相像。[1]
巴蜀圖語主要分布在銅兵器、銅樂器、銅璽印等器物上。典型的巴蜀圖語是虎紋、手心紋和花蒂紋等等,由於其形狀非常像裝飾性的符號,所以一開始並沒有把它看作文字,隨著考古工作的進展,越來越多的類似符號被發現,目前主流觀點認為這是巴蜀部族用來記錄語言的工具、族徽、圖騰或宗教符號,是一種象形文字,是巴蜀文字的雛形。據推斷巴蜀圖語可能產生於古蜀國開明王朝時期。
已發現的巴蜀圖語超過二百多種,九成以上是刻在銅兵器上的,年代在公元前9世紀西周到公元前1世紀西漢之間,前後延續長達800年之久。
巴蜀圖語,在文字起源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與仙居蝌蚪文一樣完全沒有被破解,它的解讀將對了解古巴蜀王國文化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是揭開三星堆文明的秘密關鍵。
相傳漢字是由夏禹和他的巴蜀妻子塗山氏帶至中原的巴蜀圖語演變而成的,這種說法雖然難以考證,現階段還難以斷言巴蜀圖語與漢字之間的聯繫有無[1]。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者錢玉趾最早提出巴蜀圖語與彝文間有緊密關係。比對彝文與巴蜀圖語,且薩伍牛與吉格阿加、胡成榮和窩底子[2]等學者認為巴蜀圖語來自古彝文。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