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巴特勒圖書館(英語:Butler Library)位於紐約市曼哈頓區,隸屬於哥倫比亞大學晨邊高地校區。因坐擁200萬藏書而成為哥倫比亞大學最大的一座校屬圖書館,同時也是哥倫比亞大學最大的一座校園建築。[1]建築本身由詹姆士·甘博爾·羅傑斯設計,始建於1931年,歷時3年建成,屬於新古典主義風格。
巴特勒圖書館 | |
---|---|
Butler Library, Columbia University | |
國家/地區 | 美國 |
地址 | 535 West 114th St, New York, NY 10027 |
座標 | 40.8041704°N 73.9720025°W |
類型 | 學術圖書館系統 |
建立 | 1934年 |
建築師 | 詹姆士·甘博爾·羅傑斯 |
隸屬 | 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系統 |
收藏 | |
藏品 | 圖書、日記、古籍 |
規模 | 超過二百萬冊 |
其他資訊 | |
所屬組織 | 哥倫比亞大學 |
網站 | https://library.columbia.edu/libraries/butler.html |
巴特勒圖書館由詹姆士·甘博爾·羅傑斯設計,哥倫比亞大學校友愛德華·哈克尼斯出資建設,始建於1931年,於1934年竣工。愛德華同時還出資贊助了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部分校舍。 巴特勒圖書館最初被命名為「南樓」(South Hall)。1946年,為了紀念於1945年退休的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尼古拉斯·默裏·巴特勒而以「巴特勒」重新命名。同時,巴特勒校長也是最早提出要在勞紀念圖書館基礎上新建一座圖書館的人。[2]
在1995年到2009年期間,巴特勒圖書館經歷了多次大修和改善。[3]2018年,圖書館受到學運人士的抨擊,呼籲要在校園內「去殖民化」,並提出要替換校園內的一些雕像和銘文從而更好的接納女性和邊緣化人群。[4]
圖書館的正面是一排整齊排列的愛奧尼柱式風格的圓柱。圓柱的上方則雕刻滿了古代著名的作家、思想家以及哲學家的名字。依照圖書館建築本身所對應的方向和其他校園建築,這些名字依次是:[5]
北面,朝向學院走廊(College Walk)和勞紀念圖書館(Low Memorial Library)
東面,朝向約翰·傑伊樓(John Jay Hall)和瓦拉赫樓(Wallach Hall)
西面,朝向阿爾弗雷德·勒納樓(Alfred Lerner Hall)和卡曼樓(Carman Hall)
進入大堂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題為「看見光明」(拉丁文:Videbimus Lumen)的巨幅壁畫。原名「Videbimus Lumen」出自哥倫比亞大學校訓「在你的光中,我們必得見光。」(拉丁文:In Lumine Tuo Videbimus Lumen;英語:In Thy Light Shall We See Light)該短語來源於《聖經》詩篇第36章第9節。該壁畫由美國畫家尤金·塞維居(英語:Eugene Savage)創作於1934年。整幅壁畫以希臘神話中的戰爭女神和智慧女神雅典娜為中心,與校園中的主要雕塑「智慧女神」(又名:「母校」;英語:Alma Mater)相呼應。壁畫中突出的主題有「光」,「社會問題」,「法西斯主義」以及哥倫比亞大學和紐約市內的著名建築。[6]
哥倫比亞大學口述史研究中心收藏的眾多中國近現代人物的口述史料尤為知名, 諸如胡適、李宗仁、顧維鈞、張學良、張發奎等人的口述資料和檔案均為學術界所熟知。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