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巴哈伊信仰的領導權被挑戰的情況,常常發生在其核心人物去世的時候。[1][2]大多數巴哈伊跟隨自巴哈歐拉、阿博都巴哈、守基·阿芬第、監護者至世界正義院的這一延續的信仰核心。[3][4]分裂出的教派一直沒有吸引成規模的信徒。[5]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巴哈伊信仰只有一個主要的分支[6],分裂出的團體或者隨著時間而自行消散、或者人數一直維持在一個很小數目上,大約只占所有500萬巴哈伊的千分之一。[2][5][7]而全球巴哈伊社區一直維持其團結。[7]
巴哈伊文獻將信仰核心的繼承人稱為保持巴哈伊統一的次約。[8]那些挑戰被廣泛接受的信仰核心的人被其他巴哈伊信徒稱作聖約破壞者,並不與其來往。[7]
巴哈歐拉在海法的阿卡被軟禁直至其1892年去世。根據巴哈歐拉的遺囑,他的長子阿博都巴哈被指定為權力中心,巴哈歐拉與其第二位妻子的最年長兒子--米爾扎·穆罕默德·阿里被指定地位僅次於他。[9]
根據阿博都巴哈聖約中心的角色,他成為了巴哈伊社區的領袖。很快的,米爾扎·穆罕默德·阿里抱怨阿博都巴哈未與他分享權力,並開始從事反對他哥哥的行為。[10]大部分巴哈歐拉第二位和第三位妻子的家庭成員支持穆罕默德·阿里,但在海法之外的地方追隨他的人並不多。[10]
穆罕默德·阿里聯合了鄂圖曼帝國當局進行危害阿博都巴哈的活動導致阿博都巴哈被重新逮捕並被限制在阿卡居住;[11]同時,相關調查委員也因此被建立,幾乎導致阿博都巴哈被進一步流放至北非;直到鄂圖曼帝國的囚犯因青年土耳其人革命都被釋放後,阿博都巴哈的危險才徹底解除。[12]同時,原為天主教徒的敘利亞人Ibrahim George Kheiralla改信了巴哈伊,並在他移居去美國後建立了第一個美洲的巴哈伊社區。[13]起初,他效忠阿博都巴哈;後來,他開始宣揚阿博都巴哈是耶穌再臨,儘管阿博都巴哈努力糾正這個錯誤,這仍成為當時美國人對巴哈伊信仰的普遍誤解。[13][14]Kheiralla還介入巴哈歐拉兒子們的爭鬥中,並支持了穆罕默德·阿里。他創立了奉行唯一神論的巴哈伊社團,穆罕默德·阿里的兒子Shuaullah Behai依其父親的命令移居到美國後,接續領導了該社團。[15]穆罕默德·阿里的支持者稱自己為Behaists[16]或一神派巴哈伊。[17]1934年至1937年間,Behai持續發行了英文季刊,刊登穆罕默德·阿里及其他一神派巴哈伊的文章。[18]
阿博都巴哈對那些堅決的對抗者的回應模式類似於巴哈歐拉,[19]他的回應經過三個階段。開始,阿博都巴哈[19]選擇不作公開回應,而是直接或通過中間人與他的弟弟穆罕默德·阿里及其追隨者交流,希望雙方達成和解;當和解明顯失去可能性後,為避免傷害整個社區,阿博都巴哈向全體巴哈伊說明了整件事情,並要求信徒切斷涉及相關事宜的人的所有聯繫;最終,他向被問題影響的主要區域派出了代表以進一步解決問題。[20]這些代表向巴哈伊解釋了事情的原委並鼓勵信徒切段與相關人員的聯繫;他們經阿博都巴哈的授權,也進行了勸說那些人回歸信仰的工作。在伊朗,這樣的角色主要由聖輔擔任。[20]
阿博都巴哈在他的遺囑裡面詳細說明了穆罕默德·阿里背叛聖約的情形,並認定他為聖約破壞者;同時,他任命守基·阿芬第為信仰的領導者,並授予他聖護的稱號。Hasan Balyuzi和Adib Taherzadeh等巴哈伊作家也開始了對穆罕默德·阿里說法的駁斥。這段時期,常被描述為巴哈伊信仰歷史上備受考驗時刻。[20] 穆罕默德·阿里的追隨者則不承認阿博都巴哈遺囑的權威性, 聲稱忠誠於巴哈歐拉聖約經中對領導權的安排。[16]
守基·阿芬第被阿博都巴哈在他的遺囑中任命為聖護時,年僅24歲。在那之前,他在貝魯特美國大學及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接受了西式的教育。
而此時,穆罕默德·阿里再次聲稱他對巴哈伊社區擁有領導權。[21]他奪取了位於巴吉宅邸的巴哈歐拉陵園的鑰匙,驅趕了管理人員,並要求當局確認他是相關財產法律意義上的監護人。但是,巴勒斯坦當局經過一定的調查後,要求在阿卡的英國官員將鑰匙交給忠於守基·阿芬第的管理人員。[22]
守基·阿芬第在1957年去世時,沒有明確指定其聖護職位的繼承人。[23]他一生沒有子女,同時巴哈歐拉的所有男性後裔都已經以聖約破壞者被驅逐。[23]他亦沒有留下遺囑。[23]守基·阿芬第任命的聖輔一致的投票確認合法的認定聖護已經不可能。[24]整個巴哈伊社區處在一種在阿博都巴哈的遺囑中沒有明確處理方式的情形下。[23]甚至,世界正義院的選舉亦未完成,而其是有權就三位巴哈伊核心人物沒有明確的事務做出裁決的唯一機構。[25]為了理解 守基·阿芬第在1957年去世後巴哈伊社區的演變,必須理解聖護、聖輔及世界正義院的角色。
除了巴哈歐拉間接提及了阿夫南,聖護的角色直到《阿博都巴哈的遺囑》公布前均未被提及。守基·阿芬第後來對他的夫人及其他人表示,他在阿博都巴哈去世前並不知道聖護之一機構的存在,更不用說他自己被任命為聖護了。[26]
阿博都巴哈曾經警告要避免他的兄弟穆罕默德·阿里造成紛擾。[26]他亦清楚明確的規定了選擇聖護的標準及形式。[23]他要求「聖護務必在其有生之年指定繼承人,以免在自己過世後出現分裂。「[23]被指定者要麼是聖護的長子或其他阿夫南。[23]最後,阿博都巴哈明確了由所有聖輔中互選產生的九位的監護者的責任,「無論一致或多數選出,他們皆須就聖護所提名之繼承人進行表決。」。[25]
聖護及世界正義院的角色是互補的,前者擁有解釋聖作的權威性,後者擁有裁決「所有引致分歧之問題、有待澄清之疑點及聖書語焉不詳之事項」的靈活性。[23][27]這兩種角色均在《阿博都巴哈的遺囑》中得到闡明,《遺囑》中還明確了不服從聖護或世界正義院便是不服從上帝。[23][27]守基·阿芬第在《巴哈歐拉的世界秩序》進一步說明這兩個機構是相互獨立的。[27]
守基·阿芬第去世後,二十七名聖輔商議是否可以合法的任命一名聖護。[28]在1957年11月25日,他們一致宣布聖護「沒有明確指定其的繼承人」,而「他們有著維護巴哈伊社區團結的責任」,他們亦將將選舉出九人,「在世界正義院建立前,接替聖護執行關於信仰的所有職責,維護信仰的利益。」。而這九人以在聖地的聖輔為人所知,他們亦被稱為監護者。[29]
他們亦宣布他們僅有權批准聖護的繼承人,而非選定,所以他們向巴哈伊社區建議將此問題留待世界正義院成立後再處理。[25]
關於國際巴哈伊委員會何時及如何轉換為世界正義院,聖輔提出了守基·阿芬第關於任命產生的委員會,至巴哈伊法庭,至選舉產生的機構,至選舉產生的世界正義院的計劃。[30]在1959年11月,就關於被以色列承認為非猶太教的宗教法庭的事宜,聖輔表示:「由於以色列強烈的世俗化的趨勢,這一目標將難以實現」。[31][32]這一聲明意味著宗教法庭將不會被建立,而國際巴哈伊委員會在1961年改組為選舉產生的機構,為世界正義院的建立作準備。[33]而聖輔將自己排除在此委員會及世界正義院的合格選舉人之外。[33]
查爾斯·梅森·里米是1957年簽署聖護生前沒有明確指定其的繼承人的聲明的聖輔之一。[24][34]他也是被選舉為在聖地服務的作為過渡期間信仰領導機構的監護者之一。[29]
1960年4月8日,里米發表聲明稱其為巴哈伊信仰的第二位聖護。[35]
在許多說服里米撤回他了主張的努力失敗後,[36][37]監護者在1960年7月26日,給國家靈體會發出電報。[38]兩天後,監護者正式通知里米其一致決定宣布他為聖約破壞者的決定。[3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