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紀元,是朝鮮王朝時期使用的紀年法,以明朝的最後一個年號崇禎」命名並紀年。從崇禎元年(1628年)開始計算,年數表示「崇禎紀元後何年」或是「崇禎後何年」。在下面的紀年例子裡,有時使用天干地支和次數來表示,而不是用年數來表示。

Quick Facts 諺文, 漢字 ...
崇禎紀元
諺文숭정기원
漢字崇禎紀元
文觀部式Sungjeong Giwon
馬-賴式Sungchŏng Kiwŏn
Close
Thumb
濟州島的《行牧使尹公堦教民善政碑》。其中在最左邊一列記有「崇禎三丙戌仲春」,即1766年(清朝乾隆三十一年)仲春

朝鮮王朝從建國開始並接受明朝的冊封,奉中國正朔,採用明朝年號。1637年,朝鮮仁祖三田渡臣服於清朝,成為清朝的藩屬國。1644年,明朝滅亡,清朝入主中原。朝鮮王朝的士族出於反清情緒及小中華思想,始終將明朝視為中華正統,把清朝視為夷狄鄙視之。從築壇建廟,崇祀明朝皇帝,編修各種史書,表明自己承繼了明朝以來的中華正統。在正朔問題上,朝鮮王朝明面上用清正朔,暗中遵用崇禎年號,稱作「崇禎紀元」。[1]一直使用到了19世紀末,甚至20世紀初仍有少量崇禎紀元存在。在2016年韓國慶尚南道居昌郡渭川面,尚有一座古宅,在每年的立春榜使用著崇禎紀元,稱「崇禎丁丑後三百八十三年」。[2]

例子

  • 崇禎七十七年歲次甲申(1704年)[3]
  • 崇禎甲申後六十五年(崇禎17年之後的第65年,1707年)[4]
  • 崇禎紀元後八十三年(1710年)[5]
  • 崇禎紀元九十三年庚子(1720年)[6]
  • 崇禎後再癸丑(第2個癸丑年,1733年)[7]
  • 崇禎後百三十八年(1765年)[8]
  • 崇禎紀元後四乙丑(第4個乙丑年,1865年)[9]
  • 崇禎紀元後五丙戌(第5個丙戌年,1886年)[10]
  • 崇禎二百六十五年(1892年)[11]
  • 崇禎後五甲寅(第5個甲寅年,1914年)[12]

參考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