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羅瑟提斯桌山群(Nilosyrtis Mensae)位於火星卡西烏斯區,其中心坐標為北緯36.87°、東經67.9°,它的東西經度分別為74.4°E和 51.1°E;南北緯度分別是 29.61°N和 36.87°N[2][2]。尼羅瑟提斯桌山群正對著西面的普羅敦尼勒斯桌山群,二者都坐落在火星分界線上。該桌山群縱橫約705公里(438英里),取名自火星古典反照率特徵,1973年被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接受。

Quick Facts 尼羅瑟提斯桌山群, 坐標 ...
尼羅瑟提斯桌山群
Thumb
阿斯塔普斯小丘群中的山岡和凸岩
坐標36.87°N 67.9°E / 36.87; 67.9
Close
Thumb
反轉坑桌山,尼羅瑟提斯桌山群,它被認為是一座被侵蝕、填充的古老撞擊坑,後來再次被侵蝕,所以現在成為一座四面絕壁的低矮平頂山。圖像寬約900米。
Thumb
尼羅瑟提斯桌山群中的基岩,該照片寬約1.5公里。在這幅色彩增強圖像中,藍色和綠色通常為鐵鎂質(富含)礦物,它們不會被水改變,而暖色部分則是因像粘土類的蝕變礦物造成的。這個地區的構造很複雜,受到過撞擊,可能還有河流和火山活動、構造作用以及侵蝕,這是一處有著複雜地質史的古老地形[1]

尼羅瑟提斯桌山群的表面被歸屬為銳蝕地形(Fretted Terrain)。這裡有懸崖、台地和寬闊平坦的山谷,其表面地貌被認為是由岩屑覆蓋的冰川所造成[3][4]。這些圍繞著丘群和桌山的冰川,被稱為舌狀岩屑坡[5][6][7][8];當冰川位於山谷中時,又被稱為線狀谷底沉積[9][10][11][12]。  

氣候變化導致的富冰特徵

幾十年來,火星上的許多地貌特徵,包括尼羅瑟提斯桌山群,都被認為含有大量的冰。這一想法被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上的淺層雷達(SHARAD)所證實,勘測結果表明,舌狀岩屑坡(LDA)和線狀山谷沉積(LVF)都含有純淨水冰,上面覆蓋著一層隔溫的薄岩層 [13][14]。在北半球包括尼羅瑟提斯桌山群在內的許多地方都發現了冰[15]

關於冰的起源,最流行的模型是火星自轉軸傾角的巨幅變化所引起的氣候改變,有時傾斜角甚至超過80度[16][17],巨大的傾斜變化解釋了為何火星上有許多富含冰的特徵。

研究表明,當火星的傾角從目前的25度傾斜到45度時,兩極的冰就不再穩定[18],此外,在這一高傾角時,固體的二氧化碳(乾冰)就會升華,從而增加了大氣壓力,這種增加的壓力會使更多的塵埃保留在大氣中,大氣中的水分將以雪或冰的形式落在塵埃顆粒上,計算表明這種物質將集中在中緯度地區[19][20],火星大氣環流模式預測,富冰塵埃將會堆積在已發現有富冰特徵的同一區域[21]。   當火星傾斜角逐慚回歸到較低值時,水冰將會升華(直接變成氣體)[22][22][23]並留下一層塵埃,留下的沉積覆蓋了底層物質。所以每次自轉軸的大幅度搖擺循環,都會使一些富冰層留在下面[24]。注意,光滑的表面覆蓋層可能只代表相對較新的物質。

另請參閱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