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及利亞文學是奈及利亞人創作的文學作品,寫作語言主要為英語,也有伊博語烏爾霍博語約魯巴語[1]。「現代非洲小說之父」奇努阿·阿切貝所著的《瓦解》(Things Fall Apart)是奈及利亞文學乃至非洲文學中相關被廣泛閱讀的作品[2]渥雷·索因卡在戲劇創作上成就不凡,在198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一個獲得該獎的非洲人。

奈及利亞英語文學

英語作為奈及利亞現當代文學的主要書寫工具,具有濃厚的殖民色彩。奈及利亞是大英國協成員國,1914年淪為英屬殖民地,1960年宣布獨立,英語成為官方用語,英語文學寫作也成為奈及利亞文化精英向世界傳達國家風貌和民族心聲的一種主要方式[3][4]。儘管奈及利亞英語文學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直到渥雷·索因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5],奈及利亞文學才得到世界認可。奈及利亞文學經歷了萌芽期、成型期、發展期和成熟期,誕生了諸如阿莫斯·圖圖奧拉英語Amos Tutuola渥雷·索因卡奇努阿·阿切貝本·奧克瑞等三代奈及利亞作家[6]

萌芽期

19世紀末至1950年代是奈及利亞英語文學的萌芽期,經歷了從口頭文學到書面文學的過渡。1952年,阿莫斯·圖圖奧拉英語Amos Tutuola的代表作《棕櫚酒鬼歷險記》(The Palm-Wine Drinkard)成為奈及利亞英語文學發展的轉折點,被認為是奈及利亞英語文學的開端[7]

成型期

Thumb
2008年的奇努阿·阿切貝

1952年至1960年是奈及利亞英語文學的成型。這一時期,其發展仍依賴於各類出版物,其中以大學出版的雜誌影響最大。蘇格蘭政客沃爾特·艾略特英語Walter Elliot的代表團在考察烏穆阿希亞後,決定開辦奈及利亞第一所大學——伊巴丹大學,其英語系後來成為了奈及利亞英語作家的搖籃。本土作家奇努阿·阿切貝渥雷·索因卡J·P·克拉克英語J. P. Clark都曾擔任該校不同刊物的編輯。 成型期的奈及利亞英語文學已不再限於詩歌,在戲劇和小說等方面也取得一定發展。在第一代奈及利亞作家中,克里斯多福·奧基格博以詩歌見長,渥雷·索因卡以戲劇成名,奇努阿·阿切貝以小說著名。

發展期

1966年至1986年是奈及利亞英語文學的發展期。1967年,奈及利亞內戰爆發。戰爭給第二代奈及利亞作家的創作帶來了靈感,這一時期代表人物有:費米·奧索費桑英語Femi Osofisan尼依·奧桑代爾英語Niyi Osundare博德·索萬德英語Bode Sowande和奈及利亞第一位女劇作家祖魯·索福拉英語Zulu Sofola

成熟期

1986年後,奈及利亞英語文學進入成熟期,湧現出第三代作家,代表人物有本·奧克瑞奇馬曼達·南戈齊·阿迪奇。2016年12月28日,奈及利亞作家獎網站上公布了100位40歲以下最具影響力的奈及利亞作家名單[8]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