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尼姆爾·巴克爾·尼姆爾(阿拉伯語:نمر باقر النمر[1];1959年6月21日—2016年1月2日),通常被稱為謝赫尼姆爾,曾是一名於沙烏地阿拉伯東部省阿瓦米亞市的伊斯蘭教什葉派謝赫[2]。他批評沙烏地阿拉伯政府[1],受年輕人支持[1][3],向政府要求在沙烏地阿拉伯舉行自由選舉[4]。他聲稱在2006年被捕期間被沙烏地秘密警察毆打[1]。2009年,他批評沙烏地政府,並建議如果不改善被歧視的沙烏地什葉派教徒的待遇[5][2],東部省便應該獨立[6]。此導致政府對他發出通輯令,最後他和另外35人被拘捕[5][7]。在2011-2012年沙烏地阿拉伯抗議期間,尼姆爾呼籲示威者以「語言的轟鳴」而不用暴力抵抗警察[8][9],以及預測如果政府的打壓持續,沙烏地的機關將會被推翻[10]。因此,他被《衛報》視為「在起義中持領導角色」[3]。
2012年7月8日尼姆爾在被警察形容為「交火」後腿部中槍被捕[11][12]。數千人因此有數次的示威[12][13],而其中兩人Akbar al-Shakhouri和Mohamed al-Felfel被警察的槍火擊斃[14]。尼姆爾開始絕食,身上有被施以酷刑後的痕跡[14][15][16]。Asharq人權中心在8月21日對尼姆爾在絕食期間的健康表示關注,呼籲國際的支持及要求允許家人、律師及人權活動人士見尼姆爾[17]。
2014年10月15日,尼姆爾被特別刑事法庭因「尋求『外國干涉』沙烏地阿拉伯、『不服從』領導人及武裝對付安全部隊」被處死[18],而他的兄弟穆罕默德·尼姆爾由於在當天於Twitter發佈關於該死刑的資訊被捕[18][19]。尼姆爾·巴克爾·尼姆爾在2016年1月2日前不久和另外46人一同被處決[20]。他的處決在中東被什葉派信徒以及什葉派國家伊朗譴責,此外亦被反對宗派主義的遜尼派信徒和西方人物譴責。沙烏地阿拉伯政府並無把他的遺體歸還予家屬,指機關已把所有屍體埋葬。
在行刑後已有數次示威。在沙烏地阿拉伯東部省中的蓋提夫地區,人們由尼姆爾家鄉al-Awamiyah遊行至蓋提夫,高叫「打倒沙烏地(王朝)」口號[22]。1月2日在處決同一天,示威者在伊朗首都德黑蘭的沙烏地阿拉伯大使館聚集,其中一人對使館投擲自製燃燒彈後著火,示威在當地清晨3時後仍然繼續[23]。伊朗警察以襲擊大使館為由拘捕當中40名示威者[24][25][26]。
數百人在巴林首都麥納瑪舉行示威[27]。帶著謝赫尼姆爾的畫像的示威者於巴林村落Abu-Saiba與警察發生衝突[28]。另外數百人於巴林al-Daih和Sitra遊行,高叫反對沙烏地阿拉伯統治沙地王朝家族和巴林統治遜尼派家族的標語,並叫尼姆爾「我們的烈士」[29]。
數百名群眾闖入仍未工式開啟的沙烏地阿拉伯駐伊拉克大使館[30],媒體亦公開了一段沙烏地阿拉伯巴格達伊館被火箭炮攻擊的片段[31]。
群眾在印度查謨-克什米爾邦首府斯利那加高舉反沙烏地橫額示威。示威者遊行往聯合國辦公室,被警察截停。類似的示威於卡基爾縣亦有舉行,宗教團體呼籲舉行為期3日的哀悼[32]。
2016年1月5日,印度拉達克有來自列城和卡爾吉爾的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遜尼及什葉派)團體舉行了燭光集會,表示對人權活動的支持及反對處決尼姆爾[3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