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里·亞歷山德羅維奇·戈洛夫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尤里·亞歷山德羅維奇·戈洛夫金(俄語:Юри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Головкин,1762年12月4日—1846年2月2日(儒略曆1月21日)),是俄羅斯帝國的外交官,曾擔任駐清朝公使、駐奧地利帝國公使。他曾於1805年率領使團來華,希望能在中國邊境和沿海開闢新的貿易口岸,但最終未能覲見嘉慶帝。[1][2][3]
率團到訪清朝
1803年2月13日,俄國商務大臣尼古拉·魯緬采夫上奏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請求向中國派遣使臣,以商談在廣州開展貿易之事。是年11月16日,俄國樞密院以國書形式徵求清廷的意見。1804年2月22日,清廷回復,同意接待俄國使團。但俄方辦事緩慢,使團拖到1805年5月上旬才出發,9月行至貝加爾湖畔的伊爾庫次克,開始與庫倫幫辦大臣、喀爾喀郡王蘊端多爾濟交涉訪華的安排。[4]此後雙方在禮儀等問題上唇槍舌劍,而俄國副外交大臣恰爾托雷斯基在給戈洛夫金的訓令中,要求他一定要在覲見嘉慶帝之前與清廷達成協議,以解決雙方禮儀不同的問題,要戈洛夫金「努力拒絕不體面的禮儀」。[5]
遲至1806年1月2日,俄國使團抵達俄中邊境蒙古一側的城市庫倫。1月3日,庫倫辦事大臣派人通告俄使,為了表示優禮,奉皇上諭旨在庫倫為使團賜宴,邀請戈洛夫金及使團成員於次日赴宴。1月4日,戈洛夫金率使團趕到宴會場所,卻發現清朝官員在宴會廳擺著香案,清方要求俄使在入席前仿照清朝官員的樣子,對著寫有清朝皇帝名號的香案行三跪九拜之禮。戈洛夫金以事前未作說明為由,堅決予以拒絕。庫倫辦事大臣則稱,負責邀請的扎爾固齊已奉命事前通告俄方,並獲得一秘巴伊科夫的同意。俄方認為,未見皇帝而對香案行跪拜禮,史無例證,是對俄國使者的侮辱。清朝官員則稱,嘉慶帝賜宴俄使,使俄使有機會行跪拜禮,是俄使的莫大榮耀。至此,禮儀之爭背後的文化衝突已表露無遺,最後雙方矛盾不可調和,清廷遂於同年2月初將戈洛夫金使團驅逐出境。[4]
駐歐公使

尤·亞·戈洛夫金從中國邊境回來後,十年內未擔任任何外交職務。1815—1819年間海外的俄羅斯人在義大利見到過他。1819—1822年他任駐維也納公使,他的外交事業也在此結束。[5]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