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秉和(1870年4月27日—1950年4月10日),字節之,號滋溪老人、石煙道人,男,直隸省行唐縣(今河北省行唐縣)人,晚清進士,官員,易學家,是象數派易學的代表人物之一。曾國藩再傳弟子。
生平
生於清同治九年(1870年)。光緒二十八年順天鄉試舉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進士。同年閏五月,以主事分工部學習[1]。光緒三十年進入進士館學習,優等。三十一年,尚書徐世昌將其調入巡警部(後改民政部、內務部)。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補主事,翌年擢員外郎,京察一等,記名軍機章京,授從四品朝議大夫。
宣統紀元,民政部員外郎記名軍機章京尚秉和保以道府用,覃恩晉三品通議大夫。翌年丁父憂,服闕,復任民政部員外郎。不到三年尚秉和由翰林升主事,又二年遷員外郎,得京察一等記名軍機章京,軍機章京,最為清要,尚即將任重要職位,然而清室覆滅。辛亥革命後,在中華民國內務部任職,任第三科科長,署營繕司司長。後辭官去職,短暫執教於京師大學堂,國立清華大學。
民國三年,任熱河清宮清理陳設主任員,民國四年,袁世凱政權授中大夫。民國五年,署內務部考績司第一科科長。同年,札薩克和碩親王塔旺布里甲拉任西蒙宣撫使,代表北京黎元洪政府慰問蒙旗邊民,尚秉和為其參贊。民國六年,調充內務部土木司第一科科長。民國十一年,魯案善後內務委員會委員,暫行兼代內務部土木司司長。民國十三年,內務部籌備中俄會議事宜委員會委員。民國十四年開始專心研究《易》。十六年,內務部職方司第一科科長、內政部僉事。
民國十八年(1929年)受聘於奉天萃升書院,主講席三年。九一八事變後返回北平,任中國大學國學系教授。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執教於保定蓮池書院。抗戰爆發,居家不出。抗戰勝利後,受聘為南京國史館纂修。1950年春節,周恩來總理請尚秉和到中南海赴宴,因重病纏身未能赴約,4月10日卒於北京,享年80歲。
著作
學識淵博,著述甚豐,共計50餘種,精通中醫人文,尤精於《易》學。其代表作品有《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詁》、《周易尚氏學》、《周易古筮考》及《易說評議》等易著之津梁[2]。
除易學著作外,另著有《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辛壬春秋》、《讀易偶得錄》、《讀書偶得錄》、《查勘明陵記》、《燕京城垣沿革考》、《燕京歷代宮殿考》、《灌園餘暇錄》、《槐軒見聞錄》、《文集》、《詩集》、《槐軒說詩》以及《諸子古訓考》、《國學概論》、《避暑山莊記》、《河北通誌(兵事篇)》等。
家族
曾祖尚寶義,祖父尚廷選,父尚清典(字振文)為貢生,皆以尚秉和貴,封三品通議大夫。尚母封三品淑人。[3]兄尚式和為拔貢,子尚驤為重工業部建築師;女有三,長尚蘭,適行唐傅氏;次尚桐雲,適長垣焦氏;三女尚章雲,適束鹿李氏;孫尚豐輔仁大學畢業,供職北京電業局。孫女尚慧娟,適北平席氏。曾孫四,曾孫女一。
師友
- 師爺:曾國藩
- 恩師:吳汝綸(曾國藩弟子)、陸寶忠(尚秉和科舉受知師)、徐世昌
- 密友:末代狀元劉春霖(尚秉和是劉春霖特別推崇的人物。劉春霖在家鄉北石寶建立學校,特請尚秉和為其書撰碑文《劉君創造鄉校記》。在蓮池書院就讀時,他倆就是同窗好友。尚秉和對劉春霖的書法贊賞有加,而劉春霖對尚秉和的易經研究也非常推崇。二人對詩文繪畫都很有造詣,常常吟詠唱和,同朝做官,成為至交。)、進士張濂(尚秉年為其子張岱年作證婚人)、賈恩紱、陳雲誥、谷鐘秀、姚永樸(姚瑩之孫)、馬其昶(姚永樸姐夫)、高步瀛、王樹枏等
- 學生:黃壽祺、盧松安、梁容若,再傳弟子張善文,俞長江
- 其他:尚秉和為王樹枏作《故新疆布政使王公行狀》、《新城王公墓誌銘》;為王士珍作《德威上將軍正定王公行狀》;為魏我威作《魏師長殉難祠堂銘》。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