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納言(日語:少納言/しょうなごん*/?),唐名為尚書郎、門下給事、給事中,是日本律令制官職,為太政官四等官制中的第三等判官,為少納言局的主官,定員3人,官位從五位下,最初是擔當頒布詔敕(天皇文書)的重職,通常由天皇侍從來兼任該職位。後來先是被其底下的外記逐漸掌握實權,而後更是隨著藏人所崛起職權進一步衰減,最後成為僅僅掌管內印(即天皇御璽)和外印(即官印、太政官印)有名無實的官職。[1]
介紹
天智天皇時期設置的「御史大夫」之職,和天武天皇以後設置的「納言」之官,是少納言的前身。公元681年時,天武天皇發布飛鳥淨御原令之後,「納言」被分為大納言、中納言、少納言,至此出現「少納言」的名稱。少納言一職,是太政官議政官(大臣、大納言、中納言、參議)之下負責實際政務的三局之一的「少納言局」的主官(另外兩局即左辨官局、右辨官局),其定員3人,同時也有額外的官員,即所謂的權官,在奈良時代被稱之為「員外少納言」,而在平安時代以後則被稱之為「權少納言」。
根據律令:
少納言負責詔敕宣下的工作,但是與大納言、中納言這些高級官員不同的是,少納言通常是負責奏宣一些小事和次要的決議而已;另外還負責天皇御璽的雕刻及太政官印的處理。
少納言在最開始的時候是重要官職之一,通常由天皇身邊的侍從兼任。但也因為如此,這些侍從來兼任少納言一職時,通常只是代領,重心仍在侍從天皇的職務上,少納言局的實際職務主要還是由其底下的大外記、少外記 (定員各2)等次官來進行處理,因此實權後來多在外記們的手上,導致少納言局也被稱之為「外記局」。而後隨著藏人所的設立,大多的職務都逐漸被藏人所替代,少納言也漸漸變成有名無實的榮譽官職。
約莫在安土桃山時代之後,廣澄流清原氏嫡系公卿舟橋家,作為家格為半家的公家,世襲為天皇講述經典的身分,因此作為侍讀都會被任命為少納言之職。[3]
名人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