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寬裕教育[1][2]ゆとり教育,又譯悠閒教育寬鬆教育)是日本教育中相對於應試教育,將授課時間與內容縮減的教育辦法。

快速預覽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ゆとり教育
假名ゆとりきょういく
平文式羅馬字yutori-kyōiku
關閉

概要

寬裕教育是遵照1980年度、1992年度、2002年度實施的《學習指導要領》中的教育辦法。有學者將1980年度、1992年度和2002年度所實施的《學習指導要領》作區別[3]。亦有人將1992年度開始實施的教育稱為寬裕教育[4]

日本教職員組合(日教組)提出「有寬裕的學校」後[5][6][7],由第2次中曾根內閣主導成立的臨時教育審議會(臨教審),基於「公共教育民營化自由化」之主張,確定了踏上寬裕教育的方向[8]文部省中央教育審議會(中教審)導入重視「寬裕」(ゆとり)的《學習指導要領》,實質上自2002年度起正式展開。

雖然反對應試教育的日教組與教育者得到財界人士等的支持,但令學生學力低下的問題受到指摘及批判[9]文部科學大臣中山成彬要求中教審,重新審視學習指導要領。在第一次安倍內閣的主導下,更著手改革寬裕教育政策。2008年公布了和過去刪減內容的作法相反,增加學習內容,但更強調學校與家庭、地域相結合及學生思考、分析、應用及統整能力培養,非議填鴨式教育的《學習指導要領》,被日本媒體稱為「脫寬裕教育脱ゆとり教育)」[10]

環球經濟社社長林建山認為,標榜「減輕壓力、快樂學習」的1994年臺灣教育改革所產出的結果,與寬裕教育所產出的結果是一樣的[11]

Remove ads

歷程

寬裕教育的歷程

  • 1972年(昭和47年) - 日本教職員組合提出「寬裕教育」以及「學校5日制」[5][6][7]
  • 1977年(昭和52年)-1978年(昭和53年) - 全面修改學習指導要領。
    • 1980年(昭和55年)度起實施。・・・邁向寬裕教育路線
      • 刪減學習內容、授課時數。
      • 口號「ゆとりと充実を」、「ゆとりと潤いを」。
      • 開始不做教科指導的「ゆとりの時間」。
  • 1984年(昭和59年) 在中曾根政權下成立的臨時教育審議會(臨教審)著手寬裕教育的方針[8]
  • 1985年(昭和60年)-1987年(昭和62年) - 中曾根政權臨時教育審議會答覆「個性重視の原則」「生涯學習體系への移行」「國際化、情報化など変化への対応」等關於寬裕教育基礎的4項提問[3]
  • 1989年(平成元年) - 全面修改學習指導要領[12]
    • 1992年(平成4年)度起實施。・・・強化寬裕教育路線
  • 1992年(平成4年) - 將9月第2個星期日變更為休課日。1995年(平成7年)4月起第4個週六也成為休課日。
  • 1996年(平成8年) - 文部省中教審委員採用重視「寬裕」的學習指導要領[13]
  • 1998年(平成10年)-1999年(平成11年) - 全面修改學習指導要領[14]
    • 2002年(平成14年)度起實施。 ・・・寬裕教育實際開始
      • 刪減學習內容、授課時數。
      • 全面實施學校週5日制
      • 新增「綜合學習時間」(総合的な学習の時間)項目。
      • 採行「絕對評價」制度。
  • 2004年(平成16年) - 國際學生學習評量 (PISA2003, TIMSS2003) 結果出爐,日本學生的分數低落成為問題。
  • 2005年(平成17年) - 文部科學大臣中山成彬要求中央教育審議會重新審視學習指導要領。
    • 次年度起,指導要領外的學習內容以「發展性內容」(発展的内容)的名稱重新編入教科書。
  • 2007年(平成19年) - 在首相安倍晉三主導下,以「教育再生」之名,開始著手改革寬裕教育,不過日教組維持主張「ゆとり教育を推進すべき」[15]
  • 2008年(平成20年) - 公布新學習指導要領方案[16]
    • 2011年(平成23年)度起實施。・・・脫離寬裕教育路線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