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富士山之戀》(日語:富士山の恋)[註 1],是一個1953年於香港公演的粵劇劇目,及1954年上映的同名衍生粵劇電影,由唐滌生編撰,任劍輝、白雪仙等主演。
赴日男子張秋舫(任劍輝飾)與日本少女淑子(白雪仙飾)相戀。但淑子父親要求她下嫁恩人太郎[註 2]。秋舫無奈從日本回國,並遵從父命與表妹訂婚。後秋舫再與表妹赴日本,秋舫重遇淑子,舊情復熾,太郎及秋舫表妹被他們的真情打動,甘願退出,成全了他們一對有情人。[1]
有說劇本改編自1945年英國電影《殘月離魂記》(Madonna of the Seven Moons) [2][3]。據賴伯疆、賴宇翔,此說本出於余慕雲,但後來亦有學者比較兩者,認為原創成份較高[4]。
本片是任劍輝、白雪仙、陳錦棠、梁醒波等名伶組成之「鴻運劇團」的開山劇目,第一屆的日戲[4]。配合劇情,穿和服演出[4][5]及採用日本曲調[2]:486,頗具特色。據《白雪仙自傳》,本劇與《花都綺夢》為「鴻運劇團」最賣座的兩大戲寶[6],均以外國為背景。
較多引用的說法為1953年8月初起於普慶戲院公演[5][7][8]。但據劉國玲、曾影靖整理任劍輝資料,本劇是1954年1月公演於新舞台戲院,而1953年8月至9月期間任白等人仍屬「金鳳屏劇團」,並在普慶戲院演出其他劇目[9][10],此說與電影版上映時間有所矛盾。
黑白時裝粵劇電影,由莫康時執導[13][1],1954年1月1日首映[1][14][15][16],是「鴻運劇團」班底所組成的「鴻運公司」出品的創業作[1]。本片於日本實地取景拍攝[1][17]:177,據邱淑婷(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副教授)考證,是首部於日本取景的港產電影[18]:100。
《富士山之戀》是唐滌生筆下四部被認為是改編自西方戲劇的時裝劇目之一。[2]:462
而當時香港觀眾因以下原因注意日本元素,令電影界出現引入日本元素的潮流: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