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西根體育場
建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建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密西根體育場(Michigan Stadium)是世界上最大的校園球場,隸屬於密西根大學。這座建於1927年的球場經過歷次擴建,成為了西半球最大的球場,也是世界第三大球場,可容納超過十萬人。2013年9月7日,在密西根大學狼獾隊主場對陣宿敵聖母大學愛爾蘭戰士隊的比賽中,密西根球場以115106人的上座人數刷新了NCAA美式足球比賽觀眾的記錄。
Michigan Stadium | |
---|---|
"The Big House" | |
位置 | 1201 South Main Street Ann Arbor, Michigan 48104-3722 |
坐標 | 42°15′57″N 83°44′55″W |
所有者 | 密西根大學 |
營運者 | 密西根大學狼獾隊 |
座位數 | 82,000 (1927) 85,752 (1928–1948) 97,239 (1949–1954) 101,001 (1955–1972) 101,701 (1973–1991) 102,501 (1992–1997) 107,501 (1998–2007) 106,201 (2008–2009) 109,901 (2010–現今) |
觀眾紀錄 | 115,109 (2013年9月7日) |
表面 | 草皮 (2003–present) 自然草皮 (1991–2002) 人造草皮 (1969–1990) 自然草皮 (1927–1968) |
建造 | |
動工 | 1926年9月12日[1] |
啟用 | 1927年10月1日[2] |
翻修 | 2010 |
擴建 | 1928, 1949, 1955, 1992, 1998, 2010 |
建築費用 | $950,000 ($1666萬 in 2025 dollars[3]) $2.26億 (2010 翻新) |
建築師 | 伯納德·格林 HNTB (2010 擴建) |
總承包商 | 詹姆斯萊克公司[4] |
客戶 | |
密西根大學狼獾隊橄欖球 (NCAA) (1927–present) 密西根大學狼獾隊長曲棍球 (NCAA) (2012-present) 密西根大學狼獾隊曲棍球 (NCAA) (1973-1975) |
密西根體育場是位於美國密西根州安納保市的一座大學運動場,屬於密西根大學。它是密西根大學在NCAA的橄欖球隊——狼獾隊(Wolverines)的主場,2010年擴建以後觀眾容量超過11萬人,超過了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海狸大球場(Beaver Stadium)和德克薩斯大學的長角體育場(Longhorn Stadium),成為了西半球最大的球場,以及世界上第三大的室外球場。如果算上所有的體育設施(包括賽車賽道以及賽馬場等),密西根體育場的大小在世界上排名第31位。由於密西根大學橄欖球隊是一支勁旅,再加上巨大的觀眾容量以及熱烈的主場氣氛,這座球場成為了美國大學生體育聯賽里著名的魔鬼主場,暱稱是「大房子」。
在這個球場建成以前,密西根大學狼獾隊的主場是容量為40000人的菲力球場(Ferry Field)。但是隨著密西根大學的橄欖球隊在十大聯盟(Big Ten)以及NCAA系列碗賽的戰績越來越出色,40000人的容量已經無法滿足觀眾的需求,因此在1926年在菲爾丁·約斯特的建議下學校決定學習耶魯大學的耶魯碗球場(Yale Bowl),建立一座大型的現代化球場。而密西根大學的死敵、七葉樹狼獾德比的對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主場的建立更加堅定了學校的這一想法。這座球場最早於1926年9月12日破土動工,建成於1927年10月1日,建設費高達950000美元(換算之後相當於2013年的12600000美元)。最初它的觀眾容量約為82000人。
1927年密西根狼獾隊把主場遷到了密西根體育場,菲力球場就被改造成了田徑場地,仍然作為密西根狼獾隊的田徑隊主場。後來,這座球場又先後擴建了6次,分別是在1928年,1949年,1955年,1992年,1998年和2010年,其中2010年,學校還耗費巨資(約226000000美元)對球場還進行了全面翻新。球場的官方容量為109901人,實際可以容納超過115000人。
在1965年以前,密西根州法規定小孩和婦女不可以去觀看體育比賽,然而這項規則在密西根大學被打破。沙拉·科盧韋齊(Sara Krulwich)成為了第一個在球場觀戰的女性,現在她已經是紐約時代雜誌的攝影師。自從1975年以後,每一場密西根大學橄欖球隊的主場比賽,觀眾都超過了10萬人,截止到2011年已經有238場比賽觀眾突破10萬。 自從伍迪·海耶斯(Woody Hayes)和薄·辛巴克勒(Bo Schembechler)的十年戰爭開始,密西根體育場就成為了全國關注的焦點之一。
這座球場是NCAA著名的魔鬼主場,特別是在對陣密西根大學的幾個死敵或勁敵(密西根州立大學斯巴達人隊、俄亥俄州立大學七葉樹隊、聖母大學愛爾蘭戰士隊、明尼蘇達大學金色地鼠隊、愛荷華大學鷹眼隊、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尼塔尼雄獅隊)的時候,現場氛圍十分激烈。
燈光戰術(Under the Lights)是密西根體育場營造魔鬼主場氛圍的主要戰術之一,截止2014年使用過三次,分別是2011年9月10日對陣聖母大學、2013年9月7日對陣聖母大學及2014年10月11日對陣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這三次燈光下的夜戰密西根大學都取得了勝利,而且前兩次還分別刷新了NCAA觀眾的上座紀錄。
玉米色風暴(Maize Out)是每場比賽死忠區球迷所進行的活動,即看台西北角的死忠區全體球迷帶領大多數其他主隊球迷一起揮舞黃色的稻穗模型,為密西根大學狼獾隊加油助威的活動,開始於2006年[9] 。玉米色風暴是受到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海狸大球場(Beaver Stadium)的白色風暴(White Out)的啟發而形成的,然而其效果並不如白色風暴,因為很多密西根的球迷會選擇身穿和第一校色相同的深藍色的衣服到場觀球,導致玉米色海洋中參雜了不少深藍色。
在賓夕法尼亞州西部,有一所規模不大的學校叫做滑石賓夕法尼亞大學(Slippery Rock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它們的球隊參加NCAA的低級別聯賽。1959年的一場比賽里,當密西根體育場的報分員史蒂夫·菲利皮亞克(Steve Filipiak)照例播報其它同時進行的重要比賽的比分時,無意中在資料庫上看到了這個名字滑稽的低級別聯賽球隊的名字,並且笑著報出了滑石大學的比分。全場觀眾也隨之大笑。以後的幾十年裡,密西根體育場的報分員除了要播報其它重要比賽的比分外,還要播報滑石大學的比分。而滑石大學和密西根大學也因此成為了友好學校。滑石大學的學生多半把密西根大學狼獾隊作為第二主隊,並且同樣憎恨俄亥俄州立大學。
密西根體育場的官方容量為109901人。這個位數上的那個1是特指為弗里茨·克萊斯勒(Fritz Crisler)留出的一個座位。弗里茨·克萊斯勒曾於1938年到1947年在密西根大學狼獾隊執教,勝率超過80%,為學校立下過功勳。可是,據克萊斯勒生前透露,他的那個座位並不在觀眾席內,而是隱藏在體育場中的一個神秘的角落裡,只有他自己知道那個座位的位置。克萊斯勒離任之後,密西根大學狼獾隊又換了很多次教練,球場也擴建翻新過數次。雖然沒人發現過任何可能是克萊斯勒所說的他的座位的地方,但是在官方的座位統計中,始終會在最後為克萊斯勒加上他的那個座位。
在2010年12月11日,密西根大學和密西根州立大學進行了一場冰球比賽的德比戰,上座率達到了104,173人(一說為113,411人),這個記錄打破了原先由2010年5月德國世界冰球錦標賽揭幕戰創下的77,803人上座的記錄,成為了世界上觀眾最多的冰球比賽。這場室外冰球比賽被成為「the Big Chill」,也是在密西根體育場舉行的。
2014年8月2日,作為第二屆國際冠軍杯(吉尼斯杯)的一部分,英格蘭勁旅曼徹斯特聯隊和西班牙豪門皇家馬德里隊在密西根體育場進行了一場足球比賽。這是密西根體育場有史以來第一次舉辦正式的足球賽,而且參賽的是世界著名的高水平足球隊,卡西利亞斯、阿韋羅亞、佩佩、卡瓦哈爾、C羅、拉莫斯、莫德里奇、伊斯科、貝爾、阿什利楊、魯尼、瑪塔、盧克肖、香川真司、埃爾蘭德斯、德赫亞、克萊維利、瓦倫西亞等巨星悉數登場,這對密西根體育場來說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 這場比賽上座人數約11萬人,創下了皇家馬德里隊的觀眾人數記錄。比賽中,曼徹斯特聯隊的阿什利楊於21分鐘首開紀錄,隨後皇家馬德里隊的貝爾在27分鐘通過點球扳平比分。 第37分鐘,阿什利楊挑射,球越過魯尼的頭頂飛入球網。下半場,埃爾蘭德斯在第80分鐘為曼徹斯特聯隊再下一城。最終比分是曼徹斯特聯隊3:1皇家馬德里隊。
密西根體育場也舉辦密西根大學狼獾隊的男子長曲棍球賽事。2012年4月14日,密西根大學9:12不敵死敵俄亥俄州立大學的長曲棍球比賽就是在密西根體育場舉行的。那場比賽的上座率有4458人,是NCAA歷史上觀眾最多的長曲棍球比賽。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