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防毒軟體(英語:antivirus software)使用於偵測、移除電腦病毒、電腦蠕蟲、和特洛伊木馬程式[1]。防毒軟體通常含有即時程式監控辨識、惡意程式掃描和清除和自動更新病毒資料庫等功能,有的防毒軟體附加損害恢復等功能,是電腦防禦系統(包含防毒軟體,防火牆,特洛伊木馬程式和其他惡意軟體的防護及刪除程式,入侵檢測系統等)的重要組成。[2]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5月15日) |
「防毒軟體」的各地常用名稱 | |
---|---|
中國大陸 | 殺毒軟件 |
臺灣 | 防毒軟體 |
港澳 | 防毒軟件 |
防毒軟體所賦予的任務是隨時監控電腦程式的舉動、及掃瞄系統是否含有病毒等惡意程式。部分防毒軟體可經由作業系統開機後隨常駐程式啟動。防毒軟體對於即時監控的技術不盡相同。有的防毒軟體,會利用部分空間,使正在進行的程式特徵與病毒資料庫比較,以判斷是否為惡意程式。另一些防毒軟體會利用一些空間,類比系統或使用者所允許動作,使受測程式執行內部程式碼的要求,根據程式的動作即可判斷是否為病毒。
而掃描硬碟的方式,則和上面提到的即時監控的第一種執行程式一樣,只是在這裡,防毒軟體會根據使用者的需求(掃描的定義範圍)做一次檢查。
另外,防毒軟體更涉及更多掃描技術:
防毒軟體就是一個資訊分析的系統,它監控所有的資料流動(包括:主記憶體-硬碟網路-主記憶體網路-硬碟),當它發現某些資訊被感染後,就會清除其中的病毒。資訊的分析(或掃描)方式取決於其來源,防毒軟體在監控光碟機、電子郵件或區域網路間資料移動時工作方式是不同的。
防毒軟體的監控位置:
對檔案進行掃描後,可以將正常檔案的內容,計算其校驗和,將該校驗和寫入檔案中或寫入別的檔案中儲存;在檔案使用過程中,定期地或每次使用檔案前,檢查檔案現在內容算出的校驗和與原來儲存的校驗和是否一致,因而可以發現檔案是否感染病毒。
主動防禦並不需要病毒特徵碼支援,只要防毒軟體能分析並掃描到目標程式的行為,並根據預先設定的規則,判定是否應該進行清除操作 主動防禦本來想領先於病毒,讓防毒軟體自己變成安全工程師來分析病毒,從而達到以不變應萬變的境界。但是,電腦的智慧型總是在一系列的規則下誕生,而普通使用者的技術水平達不到專業分析病毒的水平,兩者之間的博弈將主動防禦推上一個尷尬境地。
機器學習辨識技術既可以做靜態樣本的二進制分析,又可以運用在沙箱動態行為分析當中,是為內容/行為+演算法模式。伴隨著深度學習的急速發展,各家廠商也開始嘗試運用深度學習技術來辨識病毒特徵,如瀚思科技的基於深度學習的二進制惡意樣本檢測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EICAR防毒測試檔案是歐洲反電腦病毒協會(EICAR)和電腦安全公司共同推出的用於測試病毒掃描引擎的測試檔案。它不會危害電腦的程式,而其特徵碼已被各家電腦安全公司所收錄。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