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至正十一年(1351年)[1]八月,商人徐壽輝與鄒普勝、彭瑩玉等在蘄州(今湖北蘄春南)起事,部眾以紅巾為號,稱紅巾軍,以「彌勒佛下生」等口號發動群眾。十月,攻克蘄水(今湖北浠水),據此建國,國號宋,年號治平。以倪文俊為領軍元帥,鄒普勝為太師,置統軍元帥府、中書省、樞密院、六部,有丁普郎、楊普雄、項普略、況普天、歐普祥、陳普文、趙普勝、史普清、魯普恭、陶九,許甲、於光、傅友德等悍將。
治平三年底,蘄水失陷,彭瑩玉陣亡,治平五年(1355年),重新取得湘、贛等地,遷都漢陽(今武漢漢陽),改年號為太平。太平二年(1357年),陳友諒迎徐壽輝遷都江州(治今江西九江)。
天定二年(1360年)六月十六,漢王陳友諒邀請壽輝至太平路采石(今安徽當塗)附近五通神廟拜神,陳友諒命死士刺殺壽輝,以鐵撾擊碎壽輝首級,徐宋政權滅亡。
傳世史書大都記載徐壽輝政權國號為「天完」,不過「天完」一詞與歷代國號來源皆不相同,歷代均有人嘗試做出解釋。明朝趙士佶《皇綱錄》解釋:「『天完』非國,壽輝取以為號者,以字形壓『大元』也」。這一說法得到了楊訥的認同[2]。史樹青依據宋濂《宋學士集·鑾坡前集》中《故懷遠大將軍同知鷹揚衛親軍指揮使司於君墓志銘》一文稱「分寧徐壽輝建偽號曰宋,都九江」,對「天完」另做解釋:「頗疑『天完』二字來源於『大宋』,『天』字是大上加一,『完』字是去木增元,有宋朝覆滅元朝之意。」[3]
1982年,重慶明玉珍墓出土《玄宮之碑》,碑文記載:「淮人立徐主,稱皇帝於蘄陽,頒萬壽歷,建元治平,國號宋。」此後有多篇論文重新討論徐壽輝國號問題。1984年,劉孔伏、薛新力根據《玄宮之碑》,認為徐壽輝政權國號為「宋」,並對「天完」來源做出解釋[4]。此後,徐文彬、章采烈、一章均撰文討論徐壽輝國號,並對「天完」做出自己的解釋[5][6][7]。2008年,楊訥根據元末明初劉夏的文集《劉尚賓文集》中的相關文章[註 1],再次撰文,認為徐壽輝政權的國號確實曾為「宋」,但不能排除曾經也使用「天完」國號的可能[9]。
對於以《元史》為代表傳統史籍稱國號為「天完」的原因,學者們的解釋大同小異。因為朱元璋曾隸屬的韓林兒政權國號也為「宋」,徐壽輝政權成立於韓宋之前,如果史料顯示徐壽輝早於韓林兒建國前已成立「宋」,這將削弱以「復宋」為名的韓宋政權合法性,對實際上繼承韓林兒政權的朱元璋樹立紅巾軍正統的形象也不利,況且朱元璋在登基為「大明」皇帝後,刻意迴避他過去長期隸屬韓氏政權的事實,國號「宋」成為禁忌。因此,《元史》將徐氏政權篡改為「天完」以淹沒事實,是出自於政治上的考量。[4][1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