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安德魯·林克萊特(Andrew Linklater;1949年8月3日—),英國國際關係學者,現任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學國際政治學威爾遜教席。亦為為社會科學學會會員(FAcSS)[1]。2000年,他入列為馬丁·格里菲斯《國際關係理論五十位重要思想家》之一。
1949年8月3日,林克萊特出生於蘇格蘭阿伯丁。他在阿伯丁大學攻讀政治和國際關係。[2]1971年取得碩士學位。1973年,在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取得小博士學位。1978年,自倫敦經濟學院取得博士學位。[3] 博士論文題為Obligations beyond the state: the individual, the state and humanity in international theory[譯名請求], [4]後以Men and Citizens in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譯名請求]為題發表。[2]
1976年至1981年,在塔斯馬尼亞大學任教。1982年,前往莫納什大學教書。[3]1993年任基爾大學國際關係教授;1997年,任研究生事務主任;1999年離開基爾。2000年1月,他加入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學國際政治系,至今仍擔任國際政治學威爾遜教席。
林克萊特,多視為國際關係中批判理論範式的學者。1990年的作品《超越現實主義和馬克思主義》(英語:Beyond Realism and Marxism)中,概述了現實主義、英國學派和馬克思主義的國際關係理論缺陷。林克萊特認為,國際關係理論需對相關行為者採取更廣泛的進路,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框架之外,包涵其他產生人類規範和建構社會人際關係的力量。[5]
1998年的《政治共同體的轉型》,被史蒂夫·史密斯等學者譽為「近十年來國際理論領域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6] 林克萊特的研究興趣包括國際關係中的「傷害」概念與國際關係批判理論。2001年,他成為社會科學學會成員。2005年,他成為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他也是威爾斯學會創始人之一。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