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宮

官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學宮,是中國古代的地方官方學校,主要用於教授儒家經典,特別是孔子學說,通常同時有孔廟和學校建築,兼有祭祀孔子和培養人才的雙重功能。[1][2]貞觀四年(630年)「詔州、縣學皆作孔子廟」之後,形成了「廟學合一」的教育規制,即各級官辦學校(府學、州學、縣學)與孔廟合一[3]。學宮通常與文廟相連,形成「左廟右學」的布局。學宮的教育對象主要是貴族子弟,平民沒有受教育的權利。學宮不僅是一個教育場所,還承擔著行政職能,是教育、行政合一的機構。‌

學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當時稱為「辟雍」,是周天子設立的大學,專門教授國子和貴族子弟。學宮在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功能和含義。在封建時代,學宮通常與孔廟相結合,既用於祭祀孔子,也是縣學所在地,同時承擔著教育生員的角色。

學宮的建築布局和功能也因歷史時期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例如,廣東省徐聞縣的學宮建於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歷代均有修葺,現存的大成殿是一座重檐歇山頂的建築,具有獨特的建築風格和歷史價值。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