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什維克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派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孟什维克

孟什維克(俄語:меньшевик羅馬化men'shevik直譯少數派[1])是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一個政治派別。孟什維克由馬爾托夫領導,主張信任群眾行動的自發性,涵蓋所有無產階級民眾的所有行動。

快速預覽 成立時間, 撤銷 ...
孟什維克
меньшевики́
Thumb
孟什維克的領導人(包括帕維爾·波里索維奇·阿克雪裡羅得尤里·奧西波維奇·馬爾托夫亞歷山大·馬丁諾夫英語Aleksandr Martynov (Russian politician))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合照,攝於1917年5月
成立時間1903年
撤銷1921年
類型政治派別
重要人物
尤里·奧西波維奇·馬爾托夫
帕維爾·波里索維奇·阿克雪裡羅得
亞歷山大·馬丁諾夫英語Aleksandr Martynov (Russian politician)(後為布爾什維克)
費奧多爾·丹
伊拉克利·策烈鐵里
列夫·達維多維奇·托洛茨基(後為布爾什維克)
諾伊·佐達尼亞
上級組織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
關閉

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內部尤里·奧西波維奇·馬爾托夫弗拉基米爾·列寧出現分歧,兩人逐步組建起相對的兩派。該分歧源於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表面上是關於黨的組織的小問題。馬爾托夫的支持者事實上處於相對多數,但在分歧中關於黨員資格的一次重要投票中處於少數,因而被譏為孟什維克,即俄語的「少數派」(меньшинство),而列寧的支持者被稱為布爾什維克,源自俄語的「多數派」(большинство[2][3][4][5][6]

發展

馬爾托夫反對列寧的觀點,堅持以第二國際為建黨模式,主張把一切願意入黨的人全部吸收進來,並認為黨員並不需要高度集中化組織化,只需「經常親自協助黨」即可[7]。1917年二月革命後,包括孟什維克成員的蘇維埃臨時政府合作,形成雙重政府。同年發生十月革命布爾什維克奪取政權。

蘇俄內戰爆發後,孟什維克持反布爾什維克的立場並參與其活動。被清除出蘇維埃。1918年10月末,孟什維克中央委員會通過了支持蘇維埃政府保護革命勝利果實的決議。1918年11月30日,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取消了以前把孟什維克清除出蘇維埃的決定。1918年12月邀請孟什維克出席第7次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1920年間,孟什維克十分活躍,在莫斯科和各地設立辦事處發展組織,發行各種小報,在各地蘇維埃有幾百個席位。1920年8月孟什維克在莫斯科召開黨的代表大會。1920年末孟什維克的代表出席了第8次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

迫害

1921年3月發生了喀琅施塔得起義,提出了打倒布爾什維克的口號。列寧指責社會革命黨與孟什維克鼓動了喀琅施塔得起義,對其活動作了十分嚴格限制。1921年,蘇維埃政府頒令孟什維克為非法,大部分孟什維克高級幹部逃亡海外。1924年孟什維克黨宣布解散。1931年,蘇聯舉行了孟什維克審判,對前孟什維克成員進行迫害[來源請求]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