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美国篮球运动员(1942—2023)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小威利斯·瑞德(英語:Willis Reed, Jr.,1942年6月25日—2023年3月21日),美國NBA籃球運動員。職業生涯11年都效力於紐約尼克隊,曾獲1970年MVP,更於1970年和1973年奪得隊史上迄今為止僅有的兩座總冠軍。在1970年總決賽第七場比賽中,他身負重傷仍堅持出戰,激發球隊以高昂的士氣贏下決戰,被NBA官方評為聯盟季後賽歷史上(截至2006年)第三偉大的時刻。退休後入選籃球名人堂、NBA50周年50大巨星、NBA75周年75大球星。他的19號球衣是尼克斯隊史上第一件退休的球衣。
個人資料 | |||||||||
---|---|---|---|---|---|---|---|---|---|
出生 |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希科(Hico) | 1942年6月25日||||||||
逝世 | 2023年3月21日 美國德克薩斯州休士頓 | (80歲)||||||||
國籍 | 美國 | ||||||||
登錄身高 | 6英尺10英寸(2.08公尺) | ||||||||
登錄體重 | 240磅(109公斤) | ||||||||
職業資料 | |||||||||
大學 | 格蘭布林州立大學(1960–1964) | ||||||||
NBA選秀 | 1964年 / 輪次:2 / 總順位:10 | ||||||||
被紐約尼克選中 | |||||||||
職業生涯 | 1964–1974 | ||||||||
位置 | 中鋒 | ||||||||
號碼 | 19 | ||||||||
生涯歷史 | |||||||||
球員時期: | |||||||||
1964–1974 | 紐約尼克 | ||||||||
教練時期: | |||||||||
1977–1978 | 紐約尼克 | ||||||||
1981–1985 | 克瑞頓大學 | ||||||||
1985–1987 | 亞特蘭大老鷹(助理) | ||||||||
1987–1988 | 沙加緬度國王(助理) | ||||||||
1988–1989 | 紐澤西籃網 | ||||||||
生涯焦點與獎項 | |||||||||
| |||||||||
NBA生涯數據 | |||||||||
得分 | 12,183(每場平均18.7) | ||||||||
籃板 | 8,414(每場平均12.9) | ||||||||
助攻 | 1,186(每場平均1.8) | ||||||||
NBA.com上的資料 | |||||||||
Basketball-Reference.com上的資料 | |||||||||
作為球員入選籃球名人堂 | |||||||||
大學籃球名人堂 於2006年入選 | |||||||||
獎牌
|
1942年,威利斯·瑞德出生於路易斯安那州希科(Hico),是家中的獨生子。到上學的年齡時,他隨父母搬到離希科不遠的伯尼斯,在種族隔離時代的南方長大。高中時,他在當地的黑人學校就讀,而後進入州內的傳統黑人大學格蘭布林學院,主修體育教育。大學四年中,他帶領球隊三次打入NAIA錦標賽,並獲得1961年冠軍和1963年季軍。[1][2][3]
大學期間,瑞德還參加了多項國際賽事。1963年,他代表美國隊參加了在巴西聖保羅接連舉辦的泛美運動會和世界錦標賽,分別獲第一名和第四名。他還參加了1964年奧運會代表隊的選拔,但遺憾未能入選。[4][5][1]
在1964年NBA選秀大會中,紐約尼克隊在第一輪第一順位選中吉姆·巴恩斯,在第二輪第一順位選中威利斯·瑞德。巧合的是,在當年的奧運會代表隊選拔中,正是巴恩斯擊敗瑞德,獲得了參賽資格。但在職業賽場上,瑞德表現更為出眾,新秀賽季就成為隊內得分王、籃板王,入選全明星賽,榮膺年度最佳新秀。[1][6]
1965-66賽季中途,球隊交易來了全明星中鋒華特·貝拉米,瑞德於是改打大前鋒,與貝拉米組成雙塔。之後幾個賽季,瑞德連續入選全明星賽和聯盟最佳陣容二隊,但在季後賽中都未能有更大突破。[7][6]
1968-69賽季中途,球隊用貝拉米交易來了全明星前鋒戴夫·德布徹爾,瑞德重新回到中鋒位置。交易之後球隊36勝11負,展現出良好的化學反應。季後賽首輪,尼克斯4比0橫掃了由當季MVP衛斯·安索領銜的聯盟第一巴爾的摩子彈隊。東區決賽中,球隊遺憾不敵波士頓塞爾提克,目送比爾·羅素贏得自己最後一枚總冠軍戒指。[7][8]
1969-70賽季,瑞德和尼克斯迎來了成功。球隊以23勝1負開局,包括創聯盟紀錄的18連勝,最終以60勝22負、聯盟第一的成績結束例行賽。瑞德榮膺例行賽MVP、全明星賽MVP,入選最佳陣容一隊、最佳防守陣容一隊。季後賽中,尼克斯先是4比3擊敗安索率領的巴爾的摩子彈,再以4比1戰勝盧·阿爾辛多領銜的密爾瓦基公鹿,闖入總決賽,對陣擁有威爾特·張伯倫、傑瑞·衛斯特、艾爾金·貝勒的洛杉磯湖人。[9][7][6]
總決賽的前四場,瑞德每場平均得到31.8分、15個籃板。但第五戰比賽開場不久,瑞德就因傷退出了比賽,賽後診斷為大腿肌肉撕裂。他缺席了第六場比賽,張伯倫當場砍下45分。第七場比賽前,瑞德是否會出戰始終是個未知數。開場跳球前十分鐘,瑞德突然出現,穿過球員通道走入場內,引發紐約主場觀眾山呼海嘯般的喝彩。他一瘸一拐地出戰了27分鐘,投進了球隊的頭兩個進球,並在防守端與張伯倫頑強地抗衡。尼克斯全隊士氣高昂,在華特·弗雷澤帶領下以113比99獲勝,奪得隊史上第一座總冠軍。瑞德榮膺總決賽MVP。[7][10]
1970-71賽季,瑞德和尼克斯隊繼續保持著競爭力,但在東區決賽中遭子彈隊復仇。1971-72賽季,瑞德由於膝傷,只打了11場例行賽,缺席了整個季後賽。尼克斯隊憑藉團隊實力再次打入總決賽,最終不敵湖人隊。[7][6]
1972-73賽季,瑞德從傷病中復出,但狀態大幅度下滑,例行賽每場平均只得11分,季後賽前兩輪每場平均僅得10.8分。但在總決賽里,面對老對手湖人隊,瑞德每場平均得到16.4分、9.2籃板,力助球隊再次奪冠,個人也再獲總決賽MVP。[6]
1973-74賽季,瑞德再度為膝傷所困擾,只打了19場例行賽和11場季後賽,隨後悄然退休。當時他與球隊的合約還剩一年,尼克斯全額支付了他最後一年的薪水。[6][11]
在進攻端,瑞德既可以在籃下靠身體和手感得分,也有一手招牌的15英尺中距離左手跳投。他也能在無球時為團隊做出貢獻,為隊友提供優質的擋拆掩護。在防守端,他擅長鎮守中路,與弗雷澤、德布徹爾等防守專家搭檔,讓尼克斯在六個賽季中五次防守聯盟第一。[7]
1976年10月21日,瑞德的19號球衣成為紐約尼克隊史上第一件退休球衣。[1]截至2023年,他是隊史唯一一位MVP[12]、唯一一位總決賽MVP[13],總出場數第八、總得分第三、總籃板球第二[14],單賽季總籃板數[15]、單場籃板球[16]、季後賽單場籃板球[17]的紀錄保持者。
1982年,瑞德以球員身份入選籃球名人堂。[18]1996年,獲選為NBA50周年50大巨星。[19]2021年,獲選為NBA75周年75大巨星。[20]
2006年,NBA評出60周年季後賽60大時刻,瑞德帶傷出戰總決賽第七戰的表現位居第三。[21]
瑞德退休後先過了幾年打獵、釣魚的休閒生活,然後回到了籃球世界。1977年,他出任尼克斯隊的總教練,執教了一個完整賽季,在第二個賽季6勝8負開局後下課。之後他在聖約翰大學擔任助理教練,1981年起在克雷頓大學擔任了四個賽季的總教練。1985年,他回到NBA,先後擔任過亞特蘭大老鷹隊和沙加緬度國王隊的助理教練。1987-88賽季中途,他接手紐澤西籃網隊的總教練位置,又執教一個完整賽季後,轉入球隊管理層,先後出任球隊總經理、籃球事務高級副總裁。2003年,他回到尼克斯隊擔任顧問。2004年,為了便於照顧年邁體弱的母親,他加入路易斯安那州的紐奧良黃蜂隊,擔任籃球事務高級副總裁,至2007年正式退休。[11][7][1]
2023年3月21日,瑞德去世,享年80歲。[1]
瑞德在讀大學時與傑拉爾丁(Geraldine)結婚,兩人育有一子一女,後於1970年離婚。他的第二任妻子是蓋爾·甘迺迪(Gale Kennedy)。[1][11]
賽季 | 球隊 | 出賽 | 首發 | 上場時間 (分鐘) |
投籃 命中率 |
三分球 命中率 |
罰球 命中率 |
籃板 | 助攻 | 抄截 | 阻攻 | 得分 |
---|---|---|---|---|---|---|---|---|---|---|---|---|
1964–65 | 紐約尼克 | 80 | - | 38.0 | 43.2% | - | 74.2% | 14.7 | 1.7 | - | - | 19.5 |
1965–66 | 紐約尼克 | 76 | - | 33.4 | 43.4% | - | 75.7% | 11.6 | 1.2 | - | - | 15.5 |
1966–67 | 紐約尼克 | 78 | - | 36.2 | 48.9% | - | 73.5% | 14.6 | 1.6 | - | - | 20.9 |
1967–68 | 紐約尼克 | 81 | - | 35.5 | 49.0% | - | 72.1% | 13.2 | 2.0 | - | - | 20.8 |
1968–69 | 紐約尼克 | 82 | - | 37.9 | 52.1% | - | 74.7% | 14.5 | 2.3 | - | - | 21.1 |
1969–70 | 紐約尼克 | 81 | - | 38.1 | 50.7% | - | 75.6% | 13.9 | 2.0 | - | - | 21.7 |
1970–71 | 紐約尼克 | 73 | - | 39.1 | 46.2% | - | 78.5% | 13.7 | 2.0 | - | - | 20.9 |
1971–72 | 紐約尼克 | 11 | - | 33.0 | 43.8% | - | 69.2% | 8.7 | 2.0 | - | - | 13.4 |
1972–73 | 紐約尼克 | 69 | - | 27.2 | 47.4% | - | 74.2% | 8.6 | 1.8 | - | - | 11.0 |
1973–74 | 紐約尼克 | 19 | - | 26.3 | 45.7% | - | 79.2% | 7.4 | 1.6 | 0.6 | 1.1 | 11.1 |
職業生涯[6] | 650 | - | 35.5 | 47.6% | - | 74.7% | 12.9 | 1.8 | 0.6 | 1.1 | 18.7 |
賽季 | 球隊 | 出賽 | 首發 | 上場時間 (分鐘) |
投籃 命中率 |
三分球 命中率 |
罰球 命中率 |
籃板 | 助攻 | 抄截 | 阻攻 | 得分 |
---|---|---|---|---|---|---|---|---|---|---|---|---|
1966–67 | 紐約尼克 | 4 | - | 37.0 | 53.8% | - | 96.0% | 13.8 | 1.8 | - | - | 27.5 |
1967–68 | 紐約尼克 | 6 | - | 35.0 | 54.1% | - | 73.3% | 10.3 | 1.8 | - | - | 21.3 |
1968–69 | 紐約尼克 | 10 | - | 42.9 | 51.0% | - | 78.6% | 14.1 | 1.9 | - | - | 25.7 |
1969–70 | 紐約尼克 | 18 | - | 40.7 | 47.1% | - | 73.7% | 13.8 | 2.8 | - | - | 23.7 |
1970–71 | 紐約尼克 | 12 | - | 42.0 | 41.3% | - | 66.7% | 12.0 | 2.3 | - | - | 15.7 |
1972–73 | 紐約尼克 | 17 | - | 28.6 | 46.6% | - | 85.7% | 7.6 | 1.8 | - | - | 12.5 |
1973–74 | 紐約尼克 | 11 | - | 12.0 | 37.8% | - | 60.0% | 2.0 | 0.4 | 0.2 | 0.0 | 3.4 |
職業生涯[6] | 78 | - | 33.9 | 47.4% | - | 76.5% | 10.3 | 1.9 | 0.2 | 0.0 | 17.4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