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Se una notte d'inverno un viaggiatore)是伊塔羅·卡爾維諾於1979年出版的作品,並於1981年出版英譯本。這是一部關於寫作與閱讀的小說,一個關於文本的文本,多數的評論者與學者將這本小說歸類為後現代主義的後設文本。
全書總共12個章節,而可分為「第X章」與一個「小說標題」,兩者梅花間竹放置,除了<第十一章>與<第十二章>並置以外都是與小說標題交叉排列。小說開頭是以「你」這個第二人稱敘事為主,且「你」是一個讀者,剛買了伊塔羅·卡爾維諾的小說《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卻發現裝訂錯誤,於是去換了一本新的小說,打開後卻發現跟前一本完全不同……如此的循環反覆,於是「你」踏上了一個旅程。
其章節為:
(根據版本為時報文化出版《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吳潛誠校譯)
有趣的是,若將2、4、6、8、10、12、14、16、18、20章各章標題排列在一起,則又可以形成一個故事的開頭:「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在馬爾泊克鎮外,從陡坡上斜倚下來,不怕風吹或暈眩,在逐漸累積的陰影中往下望,在一片纏繞交錯的線路網中,在一片穿織交錯的線路網中,月光照映的銀杏葉地毯,環繞一空墓,甚麼故事在那頭等待結束?」[註 1] [註 2]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所涉及的問題,除了作者與讀者之間外,也包含了作者與文本、讀者與文本、翻譯者與原文、真本與偽本等等的問題。整體而言,《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試圖讓讀者也參與進小說的創作,讀者可以自行詮釋、自行發掘。
《每日電訊報》在2009年將《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評為「每個人都應該讀的100部小說」第69位,描述為「俏皮的後現代主義者難題」[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