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奧朗則布
莫卧儿帝国第6任皇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奧朗則布(波斯語:اورنگزیب,1618年11月3日—1707年3月3日[1]),王號阿拉姆吉爾(意為「宇宙征服者」),他是統治印度次大陸的蒙兀兒帝國第六任皇帝,其父為建造著名泰姬瑪哈陵的沙賈漢。
Remove ads
奧朗則布是沙賈汗的第三子,[2]兒時才華穎露,曾被讚譽為「帝位之榮綴」。1657年,沙賈汗臥病不起,諸子相爭,奧朗則布力勝群雄奪得寶座,在1658年正式登位。沙賈汗被軟禁在阿格拉直至在1666年去世。
Remove ads
生平
奧朗則布是蒙兀兒王朝最重要但也最具爭議的皇帝。他是一位虔誠及熱心的穆斯林,放棄了蒙兀兒帝國初期尤其是阿克巴時代的宗教寬容政策,加強伊斯蘭教的宗教地位,企圖使印度完全伊斯蘭化。1675年,奧朗則布處死不肯改信伊斯蘭教的錫克教第九代祖師得格·巴哈都爾。[3]1679年,奧朗則布恢復對非穆斯林徵收吉茲亞稅。[2]他將印度教徒逐出政府,並大舉拆毀印度教廟宇與神像。這些政策導致帝國境內的非穆斯林與政府的矛盾突然尖銳起來,並很快演變成武裝鬥爭。堅持自己信仰的錫克人和拉其普特人成為蒙兀兒帝國公開的敵人;奧朗則布雖然多次打敗他們,卻無法徹底消滅其反抗力量。最危險的國內敵人是新興的馬拉地人國家,它後來發展出可與蒙兀兒帝國匹敵的軍事能力。
另一方面,由於奧朗則布力圖消滅他的政治對手,蒙兀兒帝國的疆域在他在位時擴張到最大限度。他長期駐留在德干指揮對該地區各穆斯林小國的征服,這些國家是16世紀初德干的伊斯蘭教強國巴曼尼王朝分裂後形成的。其結果是奧朗則布取得了勝利,將德干地區併入帝國版圖,成為印度的最高統治者。除了次大陸極南端和馬拉地帝國與東北部阿豪姆王國以外,奧朗則布幾乎統一了整個印度[4]。
雖然國家以波斯語和印度語為主,但奧朗則布鼓勵突厥語文學的發展,並在他統治期間編纂了突厥語(察合台語)詞典。奧朗則布多次向布哈拉汗國派遣大使,並從國庫中撥款修復其祖先帖木兒的陵墓。
奧朗則布去世後的蒙兀兒帝國稱為「後期蒙兀兒」;這一時期的特點是,皇帝大都昏庸無能,而馬拉地人愈戰愈強,使其馬拉塔帝國有將蒙兀兒取而代之的趨勢。但最終決定印度命運的因素是歐洲列強,尤其是大英帝國。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