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天津英式風情區,又稱泰安道英式風情區,前身為清咸豐十年(1860年12月17日)開闢的天津英租界核心區,目前是天津市和平區的一處具有英式風情的旅遊風景區。天津英式風情區東至台兒莊路,南至曲阜道,西至大沽北路、建設路,北至煙臺道、保定道,規劃面積為16.29公頃,總建築面積為39萬平方米,新建建築面積為29.7萬平方米,規劃以公園、廣場和院落為基本的單元組織公共空間布局並形成圍繞解放北園的五大院落體系。天津英式風情區的商業業態主要為高檔商品銷售、精品酒店和總部辦公。[1]
天津英式風情區位於天津市和平區東部,與河東區隔海河而望,風情區東臨海河,西至建設路,南抵曲阜道,北接保定道,規劃面積為16.29公頃,區內有大沽北路、解放北路、泰安道和曲阜道等主要幹道。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的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了《北京條約》作為《天津條約》開闢通商口岸等的續增條約,天津被增列為通商口岸。1860年12月4日,英國駐華公使卜魯斯向恭親王奕訢遞交照會,寫道「意將津地一區,代國永租」,作為領事官署和商民的住房及棧房之用。[2] 隨後,他又照會直隸總督恆福,轉飭天津地方官府,要求在天津劃出英租界。12月17日,清政府允許了英國公使卜魯斯設立英租界的要求,列強在天津設立的天津英租界開闢,初期面積約460畝,位置在海河西岸,紫竹林村一帶。後來不斷擴展,形成東臨海河,北面沿寶土徒道(今營口道),西到海光寺大道(今西康路),南沿馬場道到佟樓。此後,隨著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大樓、利順德大飯店、維多利亞公園等建築設施相繼建立,今天津英式風情區所在區域逐漸成為當時天津英租界的核心區。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的當日,日軍進駐天津英租界並於一年之後將天津英租界移交給汪精衛政府。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宣布正式收回天津英租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天津英式風情區所在地域成為天津市的行政和金融中心。當時,中國共產黨天津市委員會、天津市人民政府和天津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等政府機構紛紛入住該區域。[3]
2010年3月,天津市人民政府計劃投資人民幣51億元建設天津英式風情區並依據項目招標開始一期建設規劃。[4] 天津英式風情區於2010年4月8日開工,規劃以公園、廣場和院落為基本的單元組織公共空間布局並形成圍繞解放北園的五大院落體系。天津英式風情區的商業業態主要為高檔商品銷售、精品酒店和總部辦公。五大院落體系主要包括一號院、二號院、三號院、四號院和五號院的開發建設。其中,一號院和四號院為酒店綜合區,為天津英式風情區的主體,二號院和五號院為商務商業區,三號院為高檔住宅區:[5]
天津英式風情區所處地段一直以來都是天津市的行政和金融中心,歷史上,天津英租界工部局、中國共產黨天津市委員會、天津市人民政府和天津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等政府機構的辦公地點都選址在該區域。目前,隨著天津新的行政中心落戶河西區,天津英式風情區的區位定位為商務商業、精品酒店和高檔住宅區。目前,區內主要機構有:
|
目前天津英式風情區內的主要道路有[7]:
目前天津英式風情區內的歷史建築有[8]:
|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