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正琴,又稱名古屋豎琴(中國又稱「鳳凰琴」」、「大眾琴」,台灣稱「中山琴」),是日本自行發明的樂器,木製中空,有2~12條金屬弦,預備簡單的鍵盤,左手按鍵盤右手戴義甲撥弦彈奏,屬弦樂器的一種。
相傳是日本名古屋大須森田屋旅館主人的長子森田吾郎(本名 川口仁三郎)於1912年(大正元年)創製。以二弦琴為基礎,加上打字機的鍵盤為靈感發名而成,其鍵序與鋼琴鍵盤類似。剛發明時的音域為2個倍音程,音色也不同於傳統的日本琴(因為傳統的日本琴弦是由絲綢製成的)。由於構造簡單、容易彈奏、音色清脆而深受日本民眾的喜愛,作為一種容易彈奏的家庭用樂器,在大正時代非常流行。在中國則為了紀念中華民國的誕辰及國父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業,而定名為「中山琴」。
大正琴由琴身、切音板、鍵板、琴鍵、弦軸和琴弦等部分構成。
琴身是呈扁長方形的共鳴箱,它由面板、框板和底板膠合而成。左為琴頭,右為琴尾。面板尾部中央開有一個圓形音孔,在琴身的頭部裡面膠有安裝弦軸的硬木,琴腔內膠有支撐框板和馬子的木條和木柱。琴身底部裝有4個琴腳。
切音板是橫膠於面板中央的木條,按下琴鍵後,能起到控制不同長度的琴弦振動的作用,在切音板的左端嵌有支弦的山口。有的琴在切音板上還鑲有金屬制的音品。
鍵板是按裝琴鍵的木板,表面多作琴的裝飾用,也有塗上美麗商標圖案的,它的底面裝有放鍵桿用的線槽板和勾住健桿的彈簧。
琴鍵包括鍵桿和鍵鈕,它們是用金屬片衝壓成型的,每個鍵鈕上鑲有音名,也有的鍵鈕是用塑膠制的。琴鍵一般有23或24個,分兩排並列,與鋼琴的黑白鍵相同,一排為基本音鍵,另一排為半音鍵。
弦軸與揚琴的弦釘相似,用細鐵棍經砸方和滾螺紋製成,裝於琴頭處,起好轉調音的作用。
琴弦有4~7根的不等,全部使用鋼絲弦,除裡面的一條採用纏弦(作低八度和聲弦)外,其餘各弦使用32號細鋼絲。在琴的尾部,有支弦的馬子和控弦的弦勾板。琴的附屬檔案有用於擰轉弦軸的琴匙和用以撥弦的撥片。
由於琴鍵的數量不定(音域寬度至少為12到34音),因此音域也是不定的。 然而,如上所述,它最初為兩個八度音階,僅限於在女高音或相對較高的聲域中演奏。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音域的大正琴則是在1970年代〜1980年代開發的,因此也可以在較低的音域進行演奏。
大正琴的聲音是因為以撥弦發出的,故稍為短暫,但所用的琴弦有細線(普通鋼線三條)、細卷弦、粗卷弦、共五條,所以可同時發二個八度,五條琴弦雖為同音,但在調律時,因琴線粗細不同,所以可發出倍音等效果,而互相共鳴。大正琴最初只有兩條音高相同的弦,後來創造了三到九個琴弦的大正琴,除了相同的音高,鍵盤也開始被延長。卷弦也被用來擴大音域,進而導致12和15弦被創造,但隨著弦的數量增加,演奏變得困難,最終大正琴也鮮少被演奏。
下面是主要使用的材質,並非總是如此。
由於大正琴是一種歷史不長的樂器,樂器的造型和演奏方法都處於發展階段,所以有很多流派和團體,甚至還有多個聯合各個流派的協會。以下是被認為是主要學校的列表,但需要注意的是,學校和組織不限於此。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