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位於南美洲北部的歷史國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哥倫比亞共和國(西班牙語:República de Colombia)通稱大哥倫比亞(Gran Colombia,西班牙語發音:[ˈɡɾaŋ koˈlombja] (ⓘ)),是19世紀初拉丁美洲獨立戰爭中,西蒙·玻利瓦爾創建並領導的聯合委內瑞拉和新格拉納達的國家,其地域包括今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巴拿馬,以及哥斯大黎加、秘魯、巴西、圭亞那的小部分;1819年底成立,至1831年解體。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15年5月17日) |
哥倫比亞共和國 República de Colombia(西班牙語) | |||||||||||||||||
---|---|---|---|---|---|---|---|---|---|---|---|---|---|---|---|---|---|
1819年—1831年 | |||||||||||||||||
國歌:《解放進行曲》(Marcha Libertadora) | |||||||||||||||||
首都 | 波哥大 | ||||||||||||||||
常用語言 | 西班牙語 | ||||||||||||||||
宗教 | 天主教 | ||||||||||||||||
政府 | 聯邦總統共和制 | ||||||||||||||||
總統 | |||||||||||||||||
• 1819年-1830年 | 西蒙·玻利瓦爾 | ||||||||||||||||
• 1830年、1831年 | 多明戈·凱塞多 | ||||||||||||||||
• 1830年、1831年 | 華金·莫斯克拉 | ||||||||||||||||
• 1830年-1831年 | 拉斐爾·烏達內塔 | ||||||||||||||||
副總統 | |||||||||||||||||
• 1819年-1820年 | 弗朗西斯科·安東尼奧·塞亞 | ||||||||||||||||
• 1820年-1821年 | 胡安·赫爾曼·羅西奧 | ||||||||||||||||
• 1821年 | 安東尼奧·納里尼奧·阿爾瓦雷斯 | ||||||||||||||||
• 1821年 | 何塞·馬里亞·德爾卡斯蒂略 | ||||||||||||||||
• 1821年-1827年 | 弗朗西斯科·德保拉·桑坦德爾 | ||||||||||||||||
• 1830年-1831年 | 多明戈·凱塞多 | ||||||||||||||||
立法機構 | 國會 | ||||||||||||||||
• 上議院 | 參議院 | ||||||||||||||||
• 下議院 | 眾議院 | ||||||||||||||||
歷史 | |||||||||||||||||
• 建立 | 1819年12月17日[1] | ||||||||||||||||
• 《哥倫比亞共和國憲法》獲批准 | 1821年8月30日 | ||||||||||||||||
• 大哥倫比亞-秘魯戰爭 | 1828年-1829年 | ||||||||||||||||
• 終結 | 1831年11月19日 | ||||||||||||||||
面積 | |||||||||||||||||
• 總計 | 2,417,270平方公里 | ||||||||||||||||
貨幣 | 皮亞斯特拉 | ||||||||||||||||
|
該國當時的正式名稱是哥倫比亞共和國。[2]後人為了與今哥倫比亞共和國相區別,稱之為「大哥倫比亞共和國」,並於1863年使用該名稱區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與之後的哥倫比亞共和國。
哥倫比亞共和國1821 年由庫庫塔議會在《庫庫塔憲法》(Constitution of Cucuta)中宣布,並在安哥斯圖拉議會(1819 年)期間通過哥倫比亞共和國基本法,根據實際佔有的法律原則所主張的領土,大致相當於原屬新格拉納達總督轄區(1739-1777)的範圍。它統一了前委內瑞拉第三共和國、新格拉納達聯合省、前巴拿馬皇家法庭和基多總督府(在1821 年仍處於西班牙統治之下)的領土。
由於在新格拉納達,玻利瓦爾出人意料地取得勝利後不久就宣布成立新國家,政府暫時定為聯邦共和國,由三個以副總統領導的部組成,首府分設在波哥大(昆迪納馬卡部),加拉加斯(委內瑞拉部)和基多(基多部)[3]。當時基多以及委內瑞拉和新格拉納達的許多省份都還沒有解放。
1821 年庫庫塔議會起草了《庫庫塔憲法》,將共和國首都定為波哥大。玻利瓦爾和桑坦德被國會任命為總統和副總統。庫庫塔議會制定了高度的中央集權制度,因為幾位新格拉納達和委內瑞拉的國會代表(以前是熱心的聯邦主義者),現在認為中央集權制度是戰勝保皇黨所必需的。為了破除地方主義並建立中央對地方行政的有效控制,1824年實施了新的領土區劃。委內瑞拉、昆迪納馬卡和基多被分成較小的部,每個部由中央政府任命的總督管轄,其權力與波旁王朝總督相同[4] 。由於許多地區仍掌握在保皇黨手中,並非所有省份都在庫庫塔議會有代表出席,因此議會與訂在十年內召開新的制憲會議。
在成立的最初幾年,它幫助其他仍在與西班牙交戰的省份獲得獨立:在卡拉波波戰役(Battle of Carabobo)中,委內瑞拉除卡韋略港(Puerto Cabello)外都獲得解放,巴拿馬於1821 年11 月加入聯邦,帕斯托省、瓜亞基爾省和基多省於1821 年加入聯邦。1822 年,在外交官曼努埃爾·托雷斯的努力下,哥倫比亞成為第一個被美國承認的西屬美洲共和國[5] 。其軍隊後來於 1824 年穩定了秘魯的獨立。
玻利瓦爾和桑坦德於 1826 年再次獲得國會任命為正、副總統。
委內瑞拉第二共和國短暫停留在軍事指揮官的一個失敗後,西蒙·玻利瓦爾不得不反思以前的失敗的原因,國際形勢和實現持久獨立的方式。他的思考使他能夠達到最終的獨立,是由於完全擊敗西班牙人,以防止收復的行動,保證永久獨立的統一的偉大和強大的共和國。這個靈感來自於大陸中央直轄區的新西班牙一直延伸到智利南部,實現獨立後的想法。 建立這樣一個國家的想法使玻利瓦爾有一個更廣泛的政治目標,這最終促使他採取行動不同於以前的時代。在獨立的美西戰爭的背景下,西蒙·玻利瓦爾帶領革命力量打下了由政府控制的制憲會議的基礎。此前,高度集中政府的軍事一直由副總統或州長行使,而西蒙·玻利瓦爾是在獨立戰爭運動中解放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的直接行政權力。
哥倫比亞的名字賦予了玻利瓦爾對融合南美洲理想的嚮往。早在1815年的牙買加島,玻利瓦爾就有了哥倫比亞的想法,得出的實際結論是,能夠轉化哥倫比亞成為一個可行的民族的國家,有必要建立一個中央集權政府才能協調必要的行動,以保護邊界和聚集西班牙美洲的不同民族獨立性的保證。
雖然哥倫比亞作為一個國家的計劃是由弗朗西斯科·米蘭達在其前體在倫敦制定的玻利瓦爾復興在與先驅第一次接觸這個項目,是堅持幹下去,同甘共苦,直到死亡的人。
為確保哥倫比亞的自由,認為至關重要的是迅速實現控制權。於是,他在1816年間到在瑪格麗塔島,開始決定來確定他們的領導,並得到了當地領導聖胡安·包蒂斯塔·阿里斯門迪的初步認同後,產生了解放大陸的運動。隨著時間的推移,玻利瓦爾不得不處理曾通過行動贏得了他的大將的角色,但最後還是接受了玻利瓦爾的最高指揮權的必要之惡,以擊敗西班牙,直到最後他的領導都是無可爭議的。最高領導層的整合促進了東部和委內瑞拉玻利瓦爾控制安裝安哥帶來了西班牙遠征軍在巴勃羅·莫里略和基本機制的必然和長期對抗的組織,讓政府來操作。屆時西班牙軍隊在整個美洲的征服後已經非常疲勞後,甚至一般的手段來緩解這種狀況也無法阻止他的軍隊開始從一個非常能幹的軍事指揮官緩慢下降,由於缺乏資源和增援,來彌補他們所遭受的損失。早在1818年,西班牙軍隊在委內瑞拉的形勢變得站不住腳,他只好撤回其部分力量,試圖遏制新格拉納達玻利瓦爾。屆時,政治和軍事形勢不夠好,想到一個國家的組織,這就是1819年2月15日在馬德普拉塔的如何設置玻利瓦爾最高法院的大會。
在1830年解體後,再統一的呼聲不多。而在1903年,巴拿馬在美國策動下脫離哥倫比亞獨立,當時哥倫比亞國內有人要求收復失土,但礙於國際形勢,未能成事。
到了2010年代,網際網路在南美普及,令各地人民交流增加,亦使過去很少人注意的話題開始受到很多人關注,這令到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巴拿馬四國中,要求重建大哥倫比亞的呼聲增多。大哥倫比亞如果再統一,將會是全球第十四大經濟體,也是全球人口第十二多,及領土面積第十大的國家。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