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漢字中的大寫數字是為避免日常使用中數字遭到篡改(例如筆畫過於簡單的「一」、「二」、「三」便很容易遭到惡意篡改)而設計出的一套漢數字系統。因交易中利益攸關,這套數字系統也就往往被使用以避免數字被加筆改數。
雖然舊時對於大寫數字的起源有武則天說、朱元璋說等,如顧炎武《金石文字記》卷三就說:「凡數字作壹貳叄肆捌玖等字,皆武后所改」。但近幾十年來不斷發現的先秦簡牘顯示,早在先秦時期大寫數字便已被使用。[1]如清華簡中《程寤》的竹簡背面中央就記有大寫數字,可能是排序號碼。[2]又如清華簡中的《越公其事》篇中「一二弟子」寫作「壹弐弟子」等。[1]
李零認為,「戰國時期是商業活動和法律行為十分活躍的時期,當時的各國,其數字用字差不多都有繁化的別體,特別是極易添加筆畫和相互混淆的『一』、『二』、『三』,尤其如此。」[3]但當時使用大寫數字的目的比後世要複雜,目的也不僅限於防偽,所用代替數字的「大寫數字」也並不唯一。[1]
現在發現的東晉十六國時期文書中,也有使用大寫數字的例子,如吐魯番出土文書《北涼神璽三年(399)倉曹貸糧文書》:「」今貸柒石……拾斛,秋熟還等斛「,又如哈拉和卓九一號墓出土的《奴婢月廩麥帳》:「(前缺)合給肆斛貳斗。奴文德、婢芳容二人,人日稟麥五升,合給麥叄斛。奴子虎生一人,日給稟麥二升,合□□陸斗。都合柒斛拔(捌)斗,請紀識。」等等。[4]
在唐代的敦煌文獻和吐魯番文書中,大寫數字極為常見,除算經之類的數學文獻外,會計帳目、借貸契約的錢物數量、規格乃至期限等事項,也都已普遍使用大寫數字記錄。[5]又如,斯文赫定、安博爾特(Nils Ambolt)等人在和田得到的《于闐巳年(801)十一月至十二月于闐六城百姓納進奉絺紬抄》(Hedin 16)是于闐語、漢語雙語的文書,其中漢語部分有「六城潘野娑捈、可里沒梨共納進奉絺紬肆拾陸尺」、「六城南牟沒納進奉絺紬壹丈捌尺伍寸,又貳丈貳尺伍寸,又貳丈叄尺貳寸,又納貳丈肆尺,又貳丈貳尺壹寸,又叄丈陸尺貳寸」等語。[6]宋代磧砂藏的跋尾,也多用大寫數字,其中貳也寫作「弐」,而肆的字形將左側的「镸」替換成了「丨丿」,徽州契約文書中也出現了這種肆的寫法。[7]
大寫數字因為書寫繁瑣,後來也出現了簡化的現象,如在明清的徽州契約文書中,壹也寫作「壱」或「乙」,捌寫作「拐」,柒寫作「㭍」或僅有一點的「㭍」等等。[8]
大寫數字的使用也傳到了朝鮮半島、日本等地,如韓國慶州雁鴨池182號木簡上就有「寶應四年」(公元765年)、「壹貳叄肆伍」等字樣。[9]日本8世紀初的《大寶律令》規定公文書的帳簿必須使用「大字」,即大寫數字。[10]而正倉院所藏天平時期(729-749年)的戶籍及帳簿中,也有使用大寫數字的實例。[11]
中文漢字 | 日文漢字 | ||||||
---|---|---|---|---|---|---|---|
簡體小寫數字 | 繁體小寫數字 | 大寫數字 | 二簡字大寫數字 | 小寫數字 | 新字體大寫數字 | 舊字體大寫數字 | |
零 | 〇 | 〇 | 零 | ||||
一 | 壹 | 弌 | 一 | 壱 | 壹 | ||
二 | 貳/貮 | 弍 | 二 | 弐 | 貳/貮 | ||
三 | 叁/參/叄 | 弎 | 三 | 参/叁 | 參/叄 | ||
四 | 肆 | 䦉 | 四 | 肆 | |||
五 | 伍 | 五 | 伍 | ||||
六 | 陸 | 六 | 陸 | ||||
七 | 柒 | 㲺 | 七 | 漆、質 | 柒 | ||
八 | 捌 | 八 | 捌 | ||||
九 | 玖 | 九 | 玖 | ||||
十 | 拾 | 十 | 拾、什 | ||||
百 | 佰 | 百 | 陌、佰 | ||||
千 | 仟 | 千 | 阡、仟 | ||||
万 | 萬 | 万 | 萬 | ||||
亿 | 億 | 億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