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多蘿西·利·塞耶斯(Dorothy Leigh Sayers,1893年6月13日—1957年12月17日)是一位英國文學作家、詩人、文學翻譯家以及神學評論家。
塞耶斯於1893年6月13日出生於牛津,她是家裏的獨生女兒。母親海倫·瑪麗·萊(Helen Mary Leigh)出生於一個富裕家庭,父親亨利·塞耶斯(Henry Sayers)是牛津基督教堂的牧師,也是「基督教大教堂學校」的校長[1]。在塞耶斯六歲時,她的父親開始教她拉丁文,那時,她的父親被任命爲亨廷登郡教區的牧師,全家住在附近的一個叫布朗蒂什姆的小村莊,塞耶斯在那裏長大。流經村莊的大烏茲河和沼澤交匯在一起,村裏優雅的攝政風格教堂比鄰著教堂墓園,他的父親修復了教堂的大鐘之後,教堂響起了鐘聲,這一切都使幼小的塞耶斯萌生了靈感[2]。
自1909年起,塞耶斯在位於索爾茲伯里的一所叫做「戈多芬學校」的寄宿學校上學。
1912年塞耶斯獲得了吉爾克利斯特現代語言獎學金(Gilchrist Scholarship)[3]前往牛津大學薩默維爾學院學習。在那裏,她學習了現代語言學和中世紀文學,並在1915年以優秀榮譽畢業。但在當時女性諸方面權利還得不到承認情況下,校方沒有授予她學位,但她繼續在學校深造,直到1920年以碩士學位從牛津大學畢業。
還在牛津大學就讀時,她就於1916年出版了第一部詩集,名爲《OL.I》[4],由布萊威爾克出版社出版。1918年又出版了第二部詩集《天主教故事和基督徒的歌曲》(Catholic Tales and Christian Songs)[5]。
偵探小説是她的文學作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塞耶斯在1920年至1921年期間,開始構思她的第一部偵探小説《誰的屍體》(Whose Body?)。小説中的偵探彼得·溫西勛爵(Lord Peter Wimsey)後來成爲她的偵探系列小説的主角,她筆下的彼得·溫西勛爵從一個玩世不恭的濶少爺,最後成爲了一個無所不能、出神入化的偵探,並成爲了塞耶斯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在1930年出版的第五部小説《烈性毒藥》中,女偵探小説家哈莉特·維恩(Harriet Vane)第一次登場,也可以說塞耶斯將自己本人融入到了哈莉特身上,在之後的系列小説中,塞耶斯多次安排了哈莉特·維恩與彼得·溫西勛爵搭檔共同破案。她最後一部描寫彼得·溫西和哈莉特·維恩共同破案的偵探小説是《權力寶座》(Thrones, Dominations),在這部小説的結尾,哈莉特接受了溫西的求婚。兩人終成眷屬。然而塞耶斯並沒有完成這部小説,但是留下了草稿筆記,後來經過英國文學家吉爾·巴頓·沃許的重新整理之後於1998年發表。塞耶斯的系列偵探推理小説的發表直到1939年,在這之後,她的寫作從偵探小説轉到其他方面。
塞耶斯在1922年至1931年期間,在本森廣告公司擔任撰稿人。她的同事阿爾伯特·亨利·羅斯(1881-1950)(文學筆名:弗蘭克·莫里森/Frank Morison)的暢銷書《誰動了石頭?》(Who Moved the Stone? )[6],以基督教辯證法探討了耶穌受審、受難以及復活,他的觀點影響了塞耶斯在1943年發表的劇本《生者為王》[7],這是一部將基督教福音與戲劇結合起來的一部文學作品。對這個劇本,美國作家塞爾登·瓦諾肯評價道:這部劇使福音書變得生動起來,她筆下的耶穌能讓你熱淚盈眶,你會被一種強有力的體驗所感動。[8]
塞耶斯自小受基督教的薰陶,她發表了很多宗教方面的書籍。1940年她發表了《教義?還是混亂?》一書[9]。這本書以《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和《亞他那修信經》為基礎,對基督教基本歷史教義進行了重述。塞耶斯認爲,「無教義的基督教」不僅無法做到且危險,如果及基督徒不沉浸在教義中,那麽基督教信仰以及信仰之外的世界將陷入混亂[10]。
1941年她出版了《造物主的心》(The Mind of the Maker) 。美國作家馬德琳·恩格爾對這本書的評價是:塞耶斯不僅是小説作家和劇作家,也是一位敏銳的神學家。她對基督教教義提出了新觀點,重新審視了上帝、三位一體、自由意志和邪惡等觀念。她在上帝造物和人類創造之間的相似之處找到了關鍵點[11]。
作爲文學翻譯作品,她於1949年對但丁的《神曲》重新做了英文翻譯,《神曲》的英譯版自1782年開始就有多種不同的英文譯本出現。她翻譯的《神曲》(地獄篇)英文版於1955年出版,《神曲》(天堂篇)在她去世時候尚未完成,她的未竟之作由英國的義大利語研究學者芭芭拉·雷諾茲於1962年完成。
1947年,她在牛津大學發表了《失落的學習工具》[12]的演講文章,它將中世紀的三個修學科目(語法、邏輯和修辭)作爲工具用以掌握和分析其他所有科目。這篇文章後來被美國很多學校用於古典教育的基礎。
1920年,塞耶斯與猶太裔俄國移民的意象派詩人約翰·庫諾斯開始了一段熱戀,後者活躍在倫敦文學界,但是因爲宗教信仰和其他方面原因,兩人最終分手[13]。但是塞耶斯與庫諾斯的這段交往經歷,成爲她後來出版的偵探系列小説中女主人公哈莉特·維恩(Harriet Vane)的構思基礎。
1923年,她與一位名叫威廉·比爾·懷特的人開始了交往,威廉·懷特是個有婦之夫,但卻對塞耶斯隱瞞了此事。直至塞耶斯懷孕之後,他才向塞耶斯吐露真情。後來,在威廉·懷特的夫人協助下,塞耶斯被安排在一家鄉間療養院分娩。1924年1月13日,時年30歲的塞耶斯生下了兒子約翰·安東尼(後來姓佛萊明),生產之後孩子交給她的姨媽和表妹照顧,並被家人和朋友當做她的侄子[14][15],約翰·安東尼後來由斯林普頓夫婦撫養長大。
塞耶斯後來結識了記者奧斯瓦爾德·阿瑟頓·弗萊明(Oswald Atherton Fleming)(1881-1950)[16],後者離異並有兩個女兒,兩人於1926年4月13日在倫敦結婚。1935年,塞耶斯與丈夫收養了被別人撫養的兒子安東尼,並一直與兒子保持著良好的關係,爲他提供良好的教育,但並沒有向安東尼透露她的生母身份,直到安東尼後來申請護照時才得知塞耶斯與自己的真實關係[17]。後來,安東尼獲得了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獎學金,這令塞耶斯倍感驕傲。
1957年12月17日,塞耶斯因冠狀動脈血栓突然去世,享年64歲。她去世之後遺體被火化,骨灰被埋在她曾經多年擔任過教堂管理員的倫敦蘇荷區聖安妮教堂。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