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派政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多數派政府(英語:Majority government)是指執政黨國會中取得穩定絕對多數席次的政府型態,由於握有過半數議席,政府的法案和人事案顯少被否決,因此又被稱作有效多數Working majority[1]完全執政全面執政。多數派政府因為政策容易獲得議會支持,因此一般施政效率較高,也較不容易發生被提出不信任動議的情況;但反面而論,多數派政府也時常面臨一黨獨大的批評。

總統制

總統制半總統制國家,行政權由民選總統領導組建政府,與議會互不隸屬,因此多數執政意味著執政黨不僅贏得執政權,同時也掌握了立法權。這樣的形態將對於握有行政權力的總統相當有利,也較不容易面臨政策法案在議會被杯葛、抵制的局面。

內閣制

內閣制國家由於政府的組成本身即需要議會多數同意,因此多數派政府在此指的是「單獨取得過半席次的政黨政黨聯盟」,憑藉其席次上的優勢而足以自行組建政府,而無需透過信任供給來取得執政地位。

註釋

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