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塞爾維亞與188個聯合國成員國、巴勒斯坦國、梵蒂岡、馬爾他騎士團和歐盟建立了外交關係,在全球設有65個使館和23個領事館,在塞爾維亞則有69個外國使館,5個領事館和4個聯絡處。塞爾維亞共和國外交部為塞爾維亞政府中負責外交事務的部門,現任外交部長為伊萬·姆拉基奇。塞爾維亞於2000年11月1日加入聯合國。2007年12月,塞爾維亞議會通過一項決議,正式宣布該國的軍事中立立場,該決議使加入任何軍事同盟的決定必須經過全民公決。
1955年1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建交。1992年4月27日,因南斯拉夫解體,改由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繼承原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1999年科索沃戰爭期間支持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反對北約轟炸南斯拉夫[1][2],對美軍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非常不滿[1]。中國反對北約干預科索沃事務,擔心會影響台海局勢和鼓動中國西部的分離主義[2]。
由於中國長期在科索沃等問題上支持塞爾維亞,加上兩國多有合作,兩國關係也被形容為「鋼鐵般的友誼」。[3]中華人民共和國認為科索沃問題類似於台灣問題,2008年科索沃單方面宣佈獨立後,中國外交部對此表示「嚴重關切」[4][5][6][7],至今仍不承認科索沃的獨立。
2009年8月,塞爾維亞與中國簽署戰略夥伴協議,成為中國在中東歐地區的第一個戰略夥伴[8]。2016年6月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塞爾維亞進行國事訪問,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9] 2016年中國同塞爾維亞簽署普通護照互免簽證協議,並於2017年生效。自2017年武契奇擔任塞爾維亞總統後,兩國關係愈發親密,塞爾維亞更是積極參與了由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2018年9月18日,武契奇出席了在中國舉辦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並會晤了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等中方領導人[10]。
中國是塞爾維亞在亞洲區域內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據中國海關統計,2019年1月至8月兩國雙邊貿易額8.4億美元,其中中方出口額6.2億美元,進口額2.2億美元,同比增長42.6%。塞爾維亞主要向中國出口天然橡膠、橡膠產品、機械設備、軟木、木材等。而中國則主要向塞爾維亞出口機械設備、製造業產品、衣物、鞋製品、紡織、化學品及大宗物品。 [11]
塞爾維亞的外交政策側重於實現成為歐盟成員國的戰略目標。塞爾維亞於2008年4月29日簽署《穩定與團結協定》(SAA),並於2009年12月22日正式申請加入歐盟。它於2012年3月1日獲得正式候選人資格,2013年6月28日,歐洲理事會批准了部長會議的結論和建議,以開放與塞爾維亞的加入談判,塞爾維亞於2014年1月21日開始加入談判,並於1月21日在布魯塞爾歐洲理事會舉行了第一次政府間會議。歐盟委員會認為塞爾維亞可能在2025年加入,但歐盟方面要求塞爾維亞必須先承認科索沃的獨立地位,而塞爾維亞並不願對此作出妥協,2013年4月19日在歐盟的斡旋下,塞爾維亞和科索沃在布魯塞爾締結協定,承諾雙方將推動關係正常化。[12]
在南斯拉夫解體期間,美國參與了隨之而來的戰爭和衝突,特別是與社會主義南斯拉夫的繼承國塞爾維亞(當時被稱為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在此期間許多塞爾維亞難民移居美國。美國於1999年實施制裁並發起了北約對南斯拉夫的轟炸行動。2000年,美國與南斯拉夫之間的外交關係得以恢復,對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的制裁2001年1月被解除。黑山於2006年獨立後塞爾維亞成為繼任國,繼續維持先前由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維持的關係。
塞爾維亞於2006年加入和平夥伴關係計劃和歐洲-大西洋夥伴關係理事會,開始與北約開展合作和對話。2008年2月15日,親西方的鮑里斯·塔迪奇(BorisTadić)贏得了2008年塞爾維亞總統大選。選舉結果出爐僅幾天后,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宣布獨立,旋即得到美國承認。在科索沃宣佈獨立後塞爾維亞的騷亂中,美國撤離使館人員,使館建築遭到破壞。塞爾維亞則暫時從美國撤回了大使表示抗議。但美國駐貝爾格勒大使館僅關閉了幾天,時任美國大使卡梅倫·蒙特表示騷亂不會導致兩國關係惡化[13]。
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之前,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參加了2016年9月舉行的柯林頓基金會全球倡議年度會議。[14]武契奇在采訪中表示,儘管他出席了柯林頓基金會的會議,但他在美國大選中保持中立:「塞爾維亞是一個小國,在美國人做出的決定中,它會選擇站在自己一邊」[15]。
2019年10月4日,美國總統唐納·川普任命理察·格倫內爾為塞爾維亞和科索沃和平談判特別總統特使。經過幾個月的外交談判,塞爾維亞和科索沃於2020年1月20日同意恢復貝爾格勒和普里什蒂納之間中斷了二十年的航班。2020年9月4日,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和科索沃總理霍蒂在白宮簽署經濟正常化協議。協議包括包括鐵路和公路運輸更自由的過境,而雙方都同意與美國進出口銀行和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合作,並加入迷你申根區[16]。
外界將塞爾維亞與俄羅斯的關係描述為「具有數百年歷史的宗教,民族和政治同盟」。1998年,科索沃戰爭爆發,隨後南斯拉夫與西方的關係破裂,北約轟炸南斯拉夫,俄羅斯對此表示強烈譴責。1999年3月,俄羅斯總統鮑里斯·葉爾欽將北約對南斯拉夫的軍事行動描述為「公開侵略」。俄羅斯在聯合國譴責北約,並支持北約對塞爾維亞的空襲是非法軍事行動的說法。
2008年1月,莫斯科和貝爾格勒達成了一項協議,塞爾維亞石油和天然氣公司51%的股份轉讓給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交換條件是4億歐元和5.5億歐元的投資。後來,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將其在塞爾維亞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的股份增加到56.5%。[17][18]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單方面宣佈獨立後,俄羅斯外交部對此發表譴責聲明,支持塞爾維亞,並要求聯合國介入[19]。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聲明表示對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的任何支持都是「不道德和非法的」,幾個大國對科索沃的承認是「一個可怕的先例」,「打破了國際關係的整個體系」,在這一聲明宣布之後,正在對塞爾維亞進行訪問的俄羅斯當選總統梅德韋傑夫重申支持塞爾維亞及其對科索沃的立場。3月23日,普京下令對科索沃塞族飛地進行緊急人道主義援助。[20]
自2014年西方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以來,俄羅斯尋求鞏固與塞爾維亞的關係,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於2017年12月對俄羅斯進行了訪問,被認為是兩國數十年停滯關係的結束。[21]儘管俄羅斯反對科索沃獨立,但俄羅斯支持美國總統唐納·川普斡旋的2020年科索沃和塞爾維亞之間的正常化協議。[22]
科索沃與塞爾維亞之間關係長期以來處於緊張狀況,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在塞爾維亞不承認的情況下單方面宣布獨立,並且隨即獲得許多國家的承認。塞爾維亞隨即召回駐所有與科索沃建交之國家的大使[23][24],甚至在2008年7月撤離所有駐歐洲大使[25],並且以叛國罪起訴科索沃領導人[26]。2008年8月15日,塞爾維亞外交部部長武克·耶雷米奇向聯合國提出召開國際法院,要求對於科索沃獨立一事提供諮詢意見[27]。
2013年2月6日,時任塞爾維亞總統托米斯拉夫·尼科利奇和科索沃總統阿蒂費特·亞希雅加雙方前往布魯塞爾會面,這也是2008年科索沃宣布獨立後首次雙方總統直接進行會談[28]。而在這次會談中雙方除了同意彼此與歐洲聯盟皆保持一定互動關係外[29],也同意派遣聯絡官前往對方首都以方便之後進行交流[30],但是塞爾維亞方面反對以「大使」稱呼聯絡官[31]。
2013年4月19日科索沃和塞爾維亞雙方政府正式達成協議,這項協議除了得以讓彼此關係更為正常化外,同時也滿足兩個國家得以申請加入歐洲聯盟的基本條件之一。其中塞爾維亞承認科索沃政府對塞族聚居的北科索沃(North Kosovo)地區擁有管轄權,而科索沃則允許北科索沃的塞族擁有自治權,且塞爾維亞得以協助北科索沃建立其獨立的警察與司法機構[32]。
2020年9月4日,塞爾維亞總統亞歷山大·武契奇與科索沃總理阿夫杜拉·霍蒂在美國總統川普的主持下,在白宮簽署經濟正常化協議。協議還規定,一年以內,科索沃將暫停尋求加入任何國際組織,塞爾維亞也暫停要求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不承認科索沃為獨立國家[33]。
2000年南聯盟大選後,執政十多年的塞爾維亞強人米洛塞維奇被迫下台,使得歐盟與南聯盟恢復外交關係。但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間的關係並沒有因為西方國家支持維持現狀而改善[34]。後來在歐盟的調停下,雙方於2002年3月14日在貝爾格勒簽署協議,決定將聯邦變為由兩個各自擁有經濟、貨幣以及關稅決定權的半獨立(semi-independent)國家所組成,並且更名為「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35]另外依據此協定通過了聯邦的新憲章,明定憲章通過三年後任何一方都有權提出脫離聯邦。[36]蒙特內哥羅於2006年5月21日舉行獨立公投,獨派以55.5%的微弱優勢決定終止與塞爾維亞的聯邦關係(歐盟規定的有效結果票數為55%)。6月3日,蒙特內哥羅議會正式宣佈獨立,6月28日蒙特內哥羅正式加入聯合國。
在與蒙特內哥羅的聯盟解散後,塞爾維亞繼承了原聯盟的外交機構及其所有財產,塞爾維亞外交機構繼續在沒有蒙特內哥羅外交機構的國家為蒙特內哥羅公民服務。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政府表示有興趣實行共同的外交政策。
阿爾巴尼亞在貝爾格勒設有大使館,塞爾維亞在地拉那也設有大使館。兩國都是歐洲委員會、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歐安組織)、中歐自由貿易協定(CEFTA)和黑海經濟合作組織(BSEC)的成員,亦都是加入歐盟的官方候選國。但兩國在科索沃問題上分歧嚴重。阿爾巴尼亞總理埃迪·拉馬於2014年11月10日訪問了塞爾維亞,並與塞爾維亞總理亞歷山大·武契奇首腦會晤。而當拉馬表示科索沃的獨立性是「不可否認」和「必須得到尊重」時,武契奇指責拉馬「挑釁」。[37]
1992年2月19日,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在境內塞爾維亞人抵制的情況下,就獨立問題舉行公民投票。投票結果顯示,約占人口62.8%的穆斯林族和克羅埃西亞族支持獨立。3月3日,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議會在塞爾維亞人議員缺席抵制的情況下宣布獨立,致使民族矛盾激化。4月6日,就在歐洲共同體承認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共和國獨立的當天,其境內5個塞爾維亞人自治區宣布聯合成立塞族共和國,獨立於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之外,但依然留在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之內。塞爾維亞人的行動立即招致了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政府的鎮壓,駐紮在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境內的南斯拉夫人民軍亦招穆斯林和克羅埃西亞兩族武裝部隊的攻擊。4月7日,南斯拉夫人民軍出動飛機轟炸了克羅埃西亞族武裝力量的彈藥庫,武裝衝突驟然升級。衝突由首都塞拉耶佛向外蔓延,釀成全面內戰。
1994年3月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境內的穆斯林和克羅埃西亞人雙方同意共組聯邦,以共同對抗境內塞爾維亞人。1995年11月21日各方簽署代頓和平協定,結束內戰,並把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分為波赫聯邦以及塞族共和國兩個政治實體。在這次的內戰中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境內共有20萬人死亡,超過200萬人流離失所。戰爭結束後,北約在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的境內繼續駐紮維和部隊,2004年底由歐盟所取代[38]。
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于于1996年4月8日同馬其頓共和國建立了外交關係。[39]北馬其頓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有大使館,塞爾維亞在北馬其頓首都史高比耶也有大使館,在比托拉市也有名譽領事館。在2008年10月馬其頓共和國承認科索沃獨立後,[40]雙邊關係破裂了幾個月。但是塞爾維亞和馬其頓共和國旋即同意重新建立雙邊關係。[41]2017年12月,馬其頓共和國總理佐蘭·薩耶夫宣布支持科索沃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塞爾維亞政府答覆說,如果他們繼續這種努力,他們將不再承認這個國家的名稱為馬其頓共和國。塞爾維亞外交部長伊維卡·達契奇表示這是「佐蘭·薩耶夫政府偽善的一個例子」。[42]
塞爾維亞的前身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曾於1945-1949年外交承認中華民國。1949年10月,南斯拉夫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尋求建交。由於蘇南決裂,中華人民共和國並未予以答覆。1954年,隨著南斯拉夫與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國家關係緩和,再次尋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經過談判,南斯拉夫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55年1月建交。
195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因南斯拉夫抵制蘇聯爲共產主義國家之首一事再次與南斯拉夫交惡。1958年8月23日,金門炮戰爆發,狄托抨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做法是「對全世界的威脅」,「有害於亞洲和平」。1958年後南斯拉夫的代表曾多次在東南亞的國際會議上同中華民國的代表接觸,希望兩國復交以對抗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並表示可以為中華民國提供軍事援助。隨著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的破裂,南斯拉夫開始在政府刊物上刊登中華民國國旗,把中華民國稱為中國,以中國總統稱呼蔣介石。然而出於對共產黨國家的提防,中華民國政府並沒有與南斯拉夫建交。
2008年科索沃宣布獨立,中華民國立即予以承認。
2017年10月16日,塞爾維亞地方經濟發展聯盟執行長尤芳諾維奇(Violeta Jovanovic)與塞爾維亞地方政府5位市長訪問中華民國。[43]
1948年10月30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與塞爾維亞的前身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建交,南斯拉夫是歐洲最早承認北朝鮮並建交的國家之一。北朝鮮不承認科索沃共和國,並視科索沃為塞爾維亞的一部分[44][45]。
自1992年起,北朝鮮對塞爾維亞的相關事務由北朝鮮駐保加利亞大使館兼轄[44][46]。塞爾維亞對北朝鮮的相關事務則由塞爾維亞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館兼轄。
1991年原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解體後,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繼承了原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與越南的關係。2008年2月科索沃宣布脫離塞爾維亞獨立後,越南駐聯合國大使黎良明重申越南政府立場,表示「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違反了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1244號決議,只會使科索沃和巴爾幹半島的局勢複雜化。[47]」2011年2月23日,越南副總理范家謙與塞爾維亞外交部長武克·耶雷米奇舉行的會晤中,重申了越南將支持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決議,尊重塞爾維亞的領土完整。[48]越南對塞爾維亞的相關事務由越南駐羅馬尼亞大使館兼轄。塞爾維亞對越南的相關事務則由塞爾維亞駐印尼大使館兼轄。兩國政府近年正在考慮重新開放駐對方國家的大使館。[49]
在2007年之前,馬來西亞曾一度禁止塞爾維亞護照持有人入境,除非擁有馬來內政部的批准信。[50]同時,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公民也被禁止參加「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計劃」。[51]2008年8月,塞爾維亞和馬來西亞的高級官員舉行了自1991年以來的首次進行外交會議。此後,塞爾維亞外交部長武克·耶雷米奇說,該國可能在馬來西亞設立大使館。而雙方簽署的雙邊協議,使馬來西亞取消了對塞爾維亞公民的所有簽證限制。[52]塞爾維亞通過駐印尼雅加達大使館對馬來西亞發簽證。而馬來西亞則在貝爾格勒設有大使館[53][54]。科索沃宣布獨立後,馬來西亞立即予以承認。
塞爾維亞與印尼的外交關係於1954年正式建立。不結盟運動加強了兩國的外交關係,印度尼西亞第一任總統蘇加諾和南斯拉夫總統約瑟普·布羅茲·狄托均是不結盟運動的創始人。南斯拉夫解體、1992-1995年波士尼亞戰爭之後,雙邊關係一度惡化,印度尼西亞作為擁有最多穆斯林人口的國家,譴責塞爾維亞人基於種族和宗教對波士尼亞穆斯林犯下的種族清洗罪行,一些印尼穆斯林和波士尼亞穆斯林也因此展現出團結精神。雙邊關係直到2000年才恢復正常。2008年科索沃宣布獨立後,印度尼西亞政府表示支持塞爾維亞的領土主權完整,不承認科索沃從塞爾維亞獨立。然而,印度尼西亞敦促塞爾維亞始終以和平方式通過對話解決科索沃的衝突和分裂問題[55]。印度尼西亞和塞爾維亞也同意在軍事工業方面建立合作關係。[56] 兩國間合作還涉足其他領域,如旅遊和文化。2014年2月25日,在貝爾格勒舉行的第36屆國際旅遊博覽會上,為紀念印尼與塞爾維亞建交60周年,塞爾維亞舉辦了「印度尼西亞文化之夜」活動。印尼傳統舞蹈、展覽和蠟染時裝表演為特色的文化表演出現在塞爾維亞。[57]
以色列和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於1992年1月31日建立外交關係。以色列在貝爾格勒設有大使館,塞爾維亞在特拉維夫設有大使館。[58]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在1948年成為歐洲第二個承認以色列的國家。[59]兩國在經濟和文化上有緊密聯繫,這得益於以色列境內大量來自前南斯拉夫的猶太人。
以色列與一些國家保持秘密的安全合作關係,以應對有安全挑戰,例如反恐和反擊伊朗等問題。
塞爾維亞和以色列之間的合作包括在反恐和反極端主義方面的合作。塞爾維亞與一些基地組織和伊斯蘭極端組織的成員有關聯,而以色列也是反恐方面的專家。因此,兩國可以通過情報和技術交流,進行合作,共同應對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問題。
此外,在中東地區的局勢變化中,以色列也通過與塞爾維亞等國家的合作,試圖加強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和地位。這些合作可能包括在安全和情報領域的交流和合作,以及在經濟和能源等的投資和開發。總體而言,塞爾維亞和以色列在歐亞和中東地區的安全問題上有密切的聯繫。
2020年9月4日,在美國的斡旋下,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和科索沃總理霍蒂在美國簽署經濟正常化協議,協議還包括塞爾維亞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以及以色列和科索沃之間的相互承認[60][61]。
土耳其國防部長維奇·哥努爾和塞爾維亞國防部長德拉甘·蘇塔諾娃於2009年5月12日在安卡拉簽署了國防合作協議[62],哥努爾說:「儘管我們沒有共同的邊界,但我們將塞爾維亞視為鄰國。」蘇塔諾娃表示:「我們正在考慮在國防工業中共同採取一些舉措,例如土耳其或塞爾維亞的聯合生產。」[63]土耳其總統阿卜杜拉·居爾於2009年10月26日訪問了塞爾維亞,成為自1986年以來第一位訪問塞爾維亞的土耳其總統。[64]
2013年10月,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訪問科索沃期間在演講中說:「不要忘記,科索沃就是土耳其,土耳其就是科索沃。」無論什麼時候訪問科索沃,他「感覺就像在家裡一樣」。塞爾維亞外交部譴責稱埃爾多安的言論「不能被視為友好」,而發表演講的普里茲倫鎮是塞爾維亞中世紀皇帝斯特凡·烏羅什四世的最初埋葬地。[65]包括總理伊維察·達契奇[66]和議長內博伊沙·斯泰法諾維奇[65]在內的塞爾維亞政界人士都譴責了土耳其總理的講話。10月26日,塞爾維亞外交部召見土耳其駐貝爾格勒大使要求作出解釋,托米斯拉夫·尼科利奇總統宣布塞爾維亞當天退出包括土耳其和波士尼亞在內的三方會談。[67][68]
2016年3月,土耳其駐貝爾格勒大使穆罕默德·凱末爾·博扎伊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儘管兩國在科索沃問題上立場不同,但兩國的外交合作非常好。[69]在2016年土耳其政變期間,塞爾維亞在同一晚明確表示反對任何暴力政變的企圖,並表示支持土耳其的民選政府。[70]2016年12月,塞爾維亞國民議會副議長弗拉基米爾·馬林科維奇出席了土耳其駐貝爾格勒大使館翻新大樓的開幕儀式,並表示兩國之間的政治關係非常好。[71]他表示,塞爾維亞所有國家機構全力支持土耳其克服2016年土耳其政變後的不良局勢,塞爾維亞希望看到土耳其的穩定,這對整個地區非常重要。[71]
喬治亞於1995年6月26日與塞爾維亞的前身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2008年俄羅斯-喬治亞戰爭發生後,塞爾維亞曾經譴責聯合國和國際社會在科索沃與南奧塞提亞問題上執行雙重標準[72][73],但是並沒有追隨俄羅斯承認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提亞,而喬治亞也不承認科索沃政府的合法性,並且禁止科索沃護照持有人入境或過境。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