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尼地城
香港地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堅尼地城(英語:Kennedy Town),或寫作堅彌地城[註 1]。位於香港香港島中西區西端,南面背靠摩星嶺,北面前臨卑路乍灣,西面與大小青洲隔著硫磺海峽,東面與石塘咀相連;範圍包括西寧街至卑路乍街與皇后大道西交界位。堅尼地城為香港最早期被開發的地區之一,原維多利亞城的一部分。在香港最初劃定的四環九約中,堅尼地城屬於西環和第一約(由堅尼地城至石塘咀)之內[1]。

根據香港政府1886年8月26日《憲示331號》,該地原作堅利德城,及後寫作堅彌地城,直至近數十年才簡化筆劃改寫成堅尼地城。而堅尼地城最西的部分,例如西環邨附近,俗稱「西環尾」,意即西環的盡頭。
歷史
堅尼地城名稱來自香港第七任總督堅尼地,他任內積極開闢土地,填築了西區岸邊土地,這片沿海的新填地稱為堅尼地城。早期港島北面海邊的街道英名多為「Praya」(Praya是英語從葡萄牙語吸收的詞彙),中文稱「海旁」,因此堅尼地城沿海的一路叫做為堅彌地城海旁。「海旁」和「praya」都是指海濱一塊條狀土地。而於香港日治時期,堅尼地城曾被改名為山王台。
由於堅尼地城處於香港島區西陲,地緣因素使該區在二戰後的發展較中上環區、灣仔、銅鑼灣和北角都要緩慢。堅尼地城一直被視為港島區之中較為偏僻的住宅區,而區內亦有很多較為厭惡的社區和工業建設,如焚化爐、水泥廠、屠房、雞鴨批發巿場,生菓批發市場,殮房和廢物轉運站等。
直至1990年代末,由於大多數港島區的發展土地耗盡,政府在堅尼地城卑路乍灣填海。再加上由於社區團體的反映,政府將部份擾民設施遷移,例如關閉市政局所使用之焚化爐和屠場,使堅尼地城在2000年起開始有高級住宅發展。
文物古蹟
社區設施
名稱 | 圖片 | 備註 |
---|---|---|
西環街坊福利會 | ![]() |
|
堅尼地城泳池 | ![]() |
|
士美非路市政大廈 | ![]() |
位於石山街和士美菲路交界,為西環屠房(牛房)原址。 |
堅尼地城社區綜合大樓 | ![]() ![]() |
位於石山街12號,地下設有堅尼地城郵政局 |
堅尼地城消防局 | ![]() |
|
卑路乍灣公園 | ![]() |
|
堅彌地城配水庫遊樂場 | 位於觀龍樓附近的堅尼地城配水庫。 | |
科士街臨時遊樂場(已於2009年關閉,到2014年12月西港島線通車後重開[2])和堅尼地城遊樂場 | ![]() |
前者包括1個硬地小型足球場,後者包括2個籃球場[3]。 |
加多近街臨時花園 | 佔地5,800平方米,於1998年開放。唯政府於2015年計劃將該處興建40至120米高私人住宅,引起居民反對。 | |
堅尼地城臨時遊樂場 | ![]() |
位於西寧街。 |
域多利亞公眾殮房 | ![]() |
位於堅尼地城巴士總站附近。 |
港島西廢物轉運站 | ![]() |
位於摩星嶺地下岩洞內。 |
西環泳棚 | ![]() |
位於置地宿舍前,分屬於泳盧冬泳團和金鐘冬泳團,為攝影發燒友必到之地。 |
房屋
香港最早的兩個公共屋村位於堅尼地城,包括1958年落成的西環邨和1967年落成的觀龍樓:
近年比較新的住宅發展項目包括 Belcher's Hill 寶雅山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adogan 加多近山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vy on Belcher's 綠意居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Imperial Kenned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Kennedy 38 卑路乍街38號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Lexington Hil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anhattan Heights 高逸華軒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ount Davis 33 怡峯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The Belcher'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寶翠園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The Hudson 浚峯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The Mert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泓都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Townplace Kennedy Town 本舍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The Sail at Victoria 傲翔灣畔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University Heights 翰林軒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0 Victoria Road 域多利道60號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區內約有共138個住宅大廈。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4]
已關閉或拆卸的設施
交通


以往堅尼地城交通主要以靠巴士、小巴及電車,居民出入較耗時。集體運輸方面,早在1967年9月發表的《香港集體運輸研究》[5]便有提及港島綫西端總站為「堅尼地」。1970年的《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6]亦有提及港島綫以堅尼地為西面終點站。但1980年代港島綫開始興建,疑因地質、資金問題和人口增長較預期減慢而使實際建造只以上環為西端終點站。2000年代港府提出港島綫西延建議,將原有港島綫向西伸延至堅尼地城。2014年12月28日,港鐵港島綫西延段通車,堅尼地城站正式啟用。
交通路線列表 |
---|
港島巴士 過海隧道巴士 港島專線小巴
|
區議會議席分佈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會以西祥街及西祥街北起至域多利道港島西廢物轉運站為範圍。
註:以上主要範圍尚有其他細微調整(包括編號),請參閱有關區議會選舉選區分界地圖及條目。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