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基切語
人类语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基切語(K'iche', Quiché)是一種馬雅語系語言,為瓜地馬拉基切人所使用的語言。瓜地馬拉約有7%的人口(約一百萬人)會說基切語,為該國僅次於西班牙語使用族群最廣泛的語言,也是目前中美洲使用者人數最多的美洲原住民語言。
基切語有許多明顯的方言分支,甚至有時其中主要的幾支方言會被視為不同的語言。多數的基切語使用族群說的是中基切語,是在媒體及學校等教育單位最常使用的基切語。雖然基切語在瓜地馬拉無任何官方地位,以基切語為母語的使用族群識字率也不高,但它在學校及廣播媒體的母語教學中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古典基切語最著名的著作是馬雅聖書《波波爾·烏》(Popol Vuh,以現代的基切語拼音系統拼字的話,是 Popol Wuj)。
Remove ads
方言
Kaufman (1970)將基切方言複合體劃為5大方言,下面還列出代表性方言點(引於Par Sapón 2000:17):
- 東部
- 西部
- 中部
- 北部
- 南部
基切語納瓦拉方言保留了原始馬雅語5個長元音(aa、ee、ii、oo、uu)和5個短元音(a、e、i、o、u)間的對立。
音系
基切語的音系相當保守,沒有相鄰語言中創新出來的音素,如捲舌音和聲調等。
重音不具備音位性。出現在末音節和之前的每隔一個音節上,呈抑揚格模式。
非重讀元音常弱化為[ɨ]或[ə]或完全省略,甚至能在詞首造出複輔音。例如sibʼalaj「非常」可讀作[siɓlaχ],je na laʼ「因此」[χenðaʔ]。
基切語方言的元音系統彼此不同。基切語曾有5短5長的十元音系統,納瓦拉、托托尼卡潘等地部分方言完整保留,中部方言等合併為沒有長度對立的六元音系統:短/a/變為/ə/,其他元音長短合流。[3]下表給出兩個原因系統及已有的幾種拼寫:
基切語有肺部氣流音塞音及塞擦音/p/、/t/、/ts/、/tʃ/、/k/、/q/,以及聲門化的對應音/ɓ/、/tʼ/、/tsʼ/、/tʃʼ/、/kʼ/、 /qʼ/。聲門化的/ɓ/是個弱內爆音,其他聲門化音則為擠喉音。肺部氣流塞音和塞擦音一般送氣。[3]:12–13
西基切語中,近音/l/、/r/、/j/、/w/在詞尾和清音前清化、擦化為[ɬ]、[r̥]、[ç]、[ʍ]。聖瑪利亞奇基穆拉方言中,元音間的/l/可實現為[l]或[ð],是個相當不尋常的音變。擦音[ð]最常見於元音/a(:)/、/o(:)/周圍。[3]:48
Remove ads
復聲母非常常見,詞中音省略造成的元音消失產生了大量複輔音。複韻尾are rare except when the first member of the complex coda is a phonemic 聲門塞音, which is written with an apostrophe. The sonorants /m, n, l, r/ may be 成音節。
拼音
以下的拼音系統是瓜地馬拉政府所制訂的,另外在註記中所標注的是在《波波爾·烏》中找到的另一種拼音系統,由 Dennis Tedlock 音譯。
Historically, different orthographies have been used to transliterate the Kʼicheʼ languages. The classical orthography of Father Ximénez, who wrote down the Popol Vuh, is based on Spanish orthography and has been replaced by a new standardized orthography, defined by the ALMG (Academia de Lenguas Mayas de Guatemala). The ethnohistorian and Mayanist Dennis Tedlock uses his own transliteration system, which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any of the established orthographies.
Remove ads
語法
與其他馬雅語系語言類似,基切語有兩套一致標記,馬雅學家們一般稱為「A組」標記和「B組」標記,which can appear on both nouns and verbs. "Set A" markers are used on nouns to mark possessor agreement and on verbs to agree with the transitive subject (ergative case). "Set B" markers are used on verbs to agree with the transitive object or the intransitive subject (absolutive case).
Remove ads
基切語依人稱和數可分6個代詞。性與格不標在代詞上,常因主語和賓語已在動詞上有一致標記而省略。
基切語動詞在形態上極其複雜,可加數個前後綴,可同時服務於屈折和派生。為作通型配列:及物動詞的主語加A類標記,不及物動詞的主語和及物動詞的賓語則加B類標記。體和語態也通過動詞形態來表示:動作槽中前綴ul-表示向說話者運動,前綴e-(部分方言中bʼe-)則表示遠離說話者運動。
下表展示了基切語動詞屈折變形的標準模式。
動詞最後一個多音節語素即所謂「狀態後綴」的形式由一套規則決定,其與下列因素有關:
- 動詞及物性
- 陳述語氣或祈使語氣
- 是否包含運動標記
- 動詞是否在語調短語的末尾
Remove ads
下面給出簡單詞幹動詞的例子。動詞詞幹可能在形態上也很複雜。複雜詞幹可能包含語態後綴:
- 使役:-isa(-kam-「死」、-kam-isa-「殺」)
- 被動:-x(-kuna-「治療、治癒」、-kuna-x-「被治癒」)
- 被動完成:-taj(-kuna-「治療、治癒」、-kuna-taj-「徹底被治癒、恢復」)
- 反被動:-n、-on、-un (-mes-「打掃乾淨」、-mes-on-「掃」)
另外還可包括派生後綴,許多後綴可使其他詞性詞派生為動詞。例如-ir、-ar可使形容詞派生為動詞:utz「好」,-utz-ir-「變好」;nim「大」,-nim-ar-「變大」。一個詞根可接多個後綴:-nim-ar-「變大」、-nim-ar-isa-「使某物變大」、-nim-ar-isa-x-「被變大」。
句法
與其他馬雅語系語言一樣,基切語的一致系統為作格動詞,常用謂賓主(VOS)語序。大多數現代使用者主要用SOV、SVO、VSO這樣主語在賓語前的語序。語言純粹主義者試圖保留傳統的動詞先行的語序,但受西班牙語(主謂賓)影響,也提倡主語現行。
其他語言中的基切語借詞
可持續農業UTZ認證的標籤名稱來自基切語utz kapeh「好咖啡」。[4]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