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埃爾馬EMP(英語:Erma EMP;EMP,德語全寫:Erma Maschinenpistole,意為:埃爾馬衝鋒槍;又稱:MPE,德語全寫:Maschinenpistole Erma)是一款由德國兵工廠埃爾馬兵工廠利用從毛瑟公司工程師海因里希·沃爾默收購的設計為藍本研發所生產的衝鋒槍,發射9×19公釐帕拉貝倫口徑手槍子彈。
埃爾馬EMP衝鋒槍 Erma EMP | |
---|---|
類型 | 衝鋒槍 |
原產地 | 德國 德意志國 |
服役記錄 | |
服役期間 | 1931—1945年(德國) |
使用方 | 參見使用國 |
參與戰爭/衝突 | |
生產歷史 | |
研發者 | 海因里希·沃爾默 |
研發日期 | 1931年 |
生產商 |
|
生產日期 | 1931—1938年 |
製造數量 | 10,000把 |
衍生型 |
|
基本規格 | |
重量 | |
長度 | 890、950公釐(35.04、37.4英寸) |
槍管長度 | 250、320公釐(9.84、12.6英寸) |
子彈 | 9×19公釐帕拉貝倫彈,其他口徑
|
口徑 | 9.02公釐(.355英寸) 其他口徑
|
槍管 | 1根,膛線6條,右旋,外圍受穿孔式氣冷隔熱罩所包覆,隔熱罩以上裝有刺刀座,無槍口裝置 |
槍機 | |
發射模式 | 半自動、全自動,可選射 |
射速 | 550發/分鐘
|
槍口初速 | 380公尺/秒(1,394.36英尺/秒) |
有效射程 | 100—150公尺(109.36—164.04碼,328.08—492.13英尺) |
最大射程 | 250—800公尺(273.4—874.89碼,820.21—2,624.67英尺) |
供彈方式 | 10、20、32、40、50發可拆卸式雙排彈匣,橫向插槽供彈 |
瞄具 | 機械瞄具:標尺以上的照門或「L」型照門和片狀準星(照門可調節) 瞄準基線:500公釐(19.69英寸) |
該衝鋒槍於1931—1938年之間生產了大約10,000把(分為三種主要口徑型),並且出口到西班牙、墨西哥、中華民國和南斯拉夫,但也被德國國內的武裝黨衛軍所使用。它在西班牙由拉科魯尼亞兵工廠以M41/44之名生產。[1]
1920年代初,沃爾默開始研製其衝鋒槍。他的早期型號VPG、VPGa、VPF和VMP1925都與柏格曼MP18非常相似。其中VMP1925裝有木製握把,並由25發可拆卸式彈鼓供彈。威瑪防衛軍國防部對VMP1925以及來自施梅瑟和萊茵金屬的競爭對手設計進行了秘密測試。(威瑪防衛軍受凡爾賽條約的禁令限制,軍隊被禁止將衝鋒槍用作現役武器,戰前生產的柏格曼MP18衝鋒槍都只能交由威瑪共和國警方使用)由於德國秘密資助沃爾默繼續研發,他研製出VMP1926,它與其前身最大不同的部分,在於槍管外圍包覆的穿孔式隔熱罩可以拆卸下來。隨後研發出來的是VMP1928,它使用裝在左側插槽的32發可拆卸式雙排彈匣供彈。這個系列的最終研發成果是VMP1930。(這也可在WTS以上看到)這個型號導入了一個實質性的創新—伸縮式主彈簧組件,使該槍更為可靠,更容易在現場拆卸和組裝。1930年,沃爾默申請了他的創新專利,並於1933年獲得了專利身份編號DRP#580620。他的公司沃爾默兵工廠生產了其中的約400枝,其中大部分銷往保加利亞。但在1930年末,德意志國防軍停止在經濟上對沃爾默的支持,因此他將所有設計的權利賣給了名為埃爾馬(為Erfurter Maschinenfabrik, Berthold Geipel GmbH的縮寫,中文為「埃爾福特機械廠,貝特霍爾德蓋佩爾有限公司」)的兵工廠。[1]
自1932年開始,埃爾馬以EMP(Erma Maschinenpistole)或MPE(Maschinenpistole Erma)名義銷售的衝鋒槍基本上就是VMP1930,只是其重新裝上其穿孔式隔熱罩。儘管根據客戶的要求而有著不同的槍管長度和瞄準具,但大致上有三種主要型號:一種是300公釐的槍管、標尺式照門和刺刀座顯然銷往保加利亞或南斯拉夫。第二種型號,有時被稱為MP34或是「標準型號」,具有一根250公釐的槍管,但無刺刀座;這型號以上的照門有所不同—有些具有標尺式照門,有些則是簡化的「L」型照門。第三個型號在金屬部件上基本相似,但是原來前護木被具有手指凹槽的MP18風格前護木所取代。總體而言,這些沃爾默的設計當中至少有10,000枝是由埃爾馬所生產。1936年,該衝鋒槍被親衛隊所採用,同時也銷往南美洲國家和西班牙,並在後者的本土上以M41/44之名生產。[1]
1939年春季,大量被擊敗的西班牙共和派成員逃到法國,他們亦在那裡被解除了武裝。這些戰士以前持有的3,250枝EMP最終被放置在法國克萊蒙費朗的一個武器倉庫裡。EMP在法國文件中通常被稱為「埃爾馬—沃爾默」。法國人測試了這些武器,並決定採用這些武器來為其國家服役。1939年12月26日發行並於1940年1月6日更新、以法文印製的臨時手冊中,命名為「臨時採用的9公釐埃爾馬—沃爾默衝鋒槍」(法語:Provisoire sur le pistolet-mitrailleur Erma-Vollmer de 9mm)。然而,法國人只獲得了1,540個適用於該衝鋒槍的彈匣,所以實際上只有700至800枝EMP被發配給法國武裝部隊,主要是機動憲兵部隊。德國征服法國以後,一些EMP裝備了法國反布爾什維克志願軍團,後來最終成為了親衛隊第33「查理曼」武裝擲彈兵師(法蘭西第1師)部分。1945年2月,這個師最終在普魯士東部(現在是波蘭的一部分)幾乎被摧毀。在親衛隊「查理曼」師的最後一戰當中發現了許多的EMP;其中大多數該槍都缺少了德國軍隊印記或是標誌。[2]德意志國防軍將其從法國繳獲的該衝鋒槍編號為MP740(f)(Maschinenpistole 740(f))。[3]
在佛朗哥時期的西班牙,EMP以9×23公釐柏格曼-貝亞德口徑生產出來。它被非正式地稱為「科魯尼亞式衝鋒槍」(subfusil [modelo] Coruña)。[4]
埃爾馬EMP是一枝開放式反衝作用槍機操作的衝鋒槍,配備了射擊選擇桿以選擇半自動或全自動射擊。它使用了特殊的閉鎖系統和伸縮式復進彈簧導桿裝置。標準保險裝置是槍身以上的一個鉤形缺口,它將槍機上鎖並鎖定在擊發位置。一些版本在槍身的左側配備了額外的手動保險裝置,位於彈匣插槽的後方。射擊選擇桿位於槍托的右側,位於扳機護弓上方,半自動或全自動模式射擊。槍機拉柄亦位於該槍槍機右側,在導槽以內操作。該衝鋒槍的左側的彈匣插槽略向前傾,以協助供彈。拋殼口則是右側。[5]
木製槍托以上具有半手槍式握把;「標準型」還在前護木以下配備了手槍式前握把。視乎型號,該槍的照門為標尺式照門或「L」型照門,前者的最大瞄準射程為800公尺(874.89碼,2,624.67英尺)。該槍的槍管外圍由穿孔式隔熱罩所包覆,隔熱罩以上亦裝有刺刀座。[5]
該衝鋒槍的一個特點是位於扳機護弓後方的拆卸螺栓。在戰鬥中,如果使用者的手指意外地躍動了它,該槍會即時被拆解,這是在戰場上潛在的致命事故。[5]
埃爾馬的最終研發型號被稱為EMP36。這可被認為是介乎於EMP和MP38之間的中間型號。儘管從EMP以上的機構的許多細節都已有所改變,它仍然保留了沃爾默設計上基本不變的伸縮式主操作彈簧組件。在外觀上,最明顯的區別是彈匣插槽幾乎成垂直狀態,雖然仍然稍微向左和向前傾斜。原來的實木製槍托被木製底把和折疊式金屬尾托所取代。雖然貝特霍爾德蓋佩爾有限公司通常都被記載為其研發商,但實際上是誰設計EMP36卻並不完全清楚。很顯然地,新設計的特性是又一次與德國軍隊秘密合作的成果。[1]而EMP的伸縮氣缸式復進彈簧導桿在MP38以上得以保留。[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