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者埃德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和平者埃德加

埃德加一世(英語:Edgar the Peaceful;古英語Ēadgār;943年8月7日—975年7月8日),也被稱為和平者埃德加。為英格蘭國王(959年-975年)。是埃德蒙一世的兒子。他最信賴的臣屬是大主教鄧斯坦。他在位期間開啟了英格蘭歷史上罕見的和平繁榮時期。

快速預覽 埃德加一世 Ēadgār I of England, 英格蘭人的國王 ...
埃德加一世
Ēadgār I of England
Thumb
英格蘭人的國王
在位959年10月1日—975年7月8日
前任埃德威格
繼任殉教者愛德華
出生943年8月7日
威塞克斯
逝世975年7月8日(975歲—07—08)(31歲)
英格蘭威塞克斯溫徹斯特
安葬
Glastonbury Abbey
配偶埃塞爾弗萊德[1]
Wulthryth[1]
Ælfthryth
子嗣殉教者愛德華
威爾頓的聖伊迪絲
Eadgifu, Abbess of Nunnaminster[1]
埃德蒙[2]
埃塞爾雷德
王朝威塞克斯家族
父親埃德蒙一世
母親沙夫茨伯里的艾爾弗吉夫
關閉

統治時期

公元959年,埃德加即位成為英格蘭國王,開啟了英格蘭歷史上罕見的和平繁榮時期。作為阿爾弗雷德大帝的曾孫,埃德加憑藉血統優勢與政治智慧,迅速鞏固了王權。他首先以鐵腕鎮壓了軍事將領的叛亂,並通過一系列外交手段將各地領主團結在「抵禦維京人」的共同目標下。當時,維京人的「大軍」(micel here,古英語中意為「大軍隊」)仍頻繁侵擾英格蘭沿海,埃德加通過強化海軍防禦與丹麥區(Danelaw)的政策,暫時遏制了北歐勢力的擴張。 [3]

宗教改革是埃德加統治的核心支柱。他重用坎特伯里大主教鄧斯坦(Dunstan),推動盎格魯-撒克遜教會的全面革新。鄧斯坦不僅改革修道院制度,還促使教會成為王權的堅實盟友。[4]至埃德加統治末期,教會已掌握王國半數以上的土地,其影響力滲透至司法與行政領域。埃德加頒布的《惠特福德法典》(Whitbordesstan)等法令,首次在英格蘭全境推行統一司法程序,填補了地方領主法律的空白。此外,他任命奧斯瓦爾德(Oswald)為約克大主教,成功將威塞克斯的影響力拓展至長期由丹麥人控制的北部地區,為後來的英格蘭統一奠定了基礎。[3]

晚年危機

然而,埃德加的晚年籠罩在理想與現實的衝突中。973年,他效仿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一世,在巴斯(Bath)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加冕儀式,試圖以「不列顛皇帝」之名重塑權威。巴斯因作為羅馬-不列顛文明的象徵,被選為這一政治表演的舞台。然而,這場耗資巨大的儀式僅吸引了少量農民圍觀,金碧輝煌的遊船遊行也未能掩蓋帝國的虛幻本質。編年史家諷刺道:「所謂『帝國』不過是國王的一場白日夢。」埃德加的野心暴露了威塞克斯的脆弱——斯堪地那維亞勢力仍在壯大,而貴族階層已逐漸離心。 [5]

繼承人問題

978年,埃德加驟然離世,留下兩個未成年的兒子:長子愛德華(Edward the Martyr,「殉道者」)與次子埃塞爾雷德(Æthelred the Unready,「決策無方者」)。賢人會議(Witan)在繼承問題上陷入分裂。愛德華雖為長子,但性格羸弱;但埃塞爾雷德年僅7歲,其母埃爾夫斯里斯英語Ælfthryth (wife of Edgar)是王國最有權勢的女性,她通過聯姻與土地積累掌握了龐大資源。最終,賢人會議選擇了愛德華,但這一決定激化了宮廷矛盾。[5]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