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艾利澤·「艾利」·魏瑟爾(Eliezer "Elie" Wiesel,1928年9月30日—2016年7月2日)[2][3],是一位作家、教師、活躍政治家、諾貝爾獎得主與猶太人大屠殺的倖存者。第一本作品《夜》描述他一家人在納粹集中營的遭遇,影響力和《安妮日記》齊名。諾貝爾獎委員會讚譽他是「人性的使者」、「充斥種族歧視世界中的重要精神領袖」,魏瑟爾領獎時致辭「不管世上何時何地有人類受苦受辱,一定要選邊站。保持中立只會助長壓迫者,而不是受害者。」 歐巴馬稱他是「本世代人類的道德之聲,也是全球的良知。」以色列總理班傑明·納坦尼雅胡說「他是黑暗中的一道光,永遠相信人類良善面。」 [4]
2016年7月2日,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證實魏瑟爾逝世,享壽87歲。[5]
1928年出生於錫蓋特(現於羅馬尼亞境內),他與家人在二次大戰中被關押到納粹德國奧斯威辛集中營,他的母親、妹妹死於集中營毒氣室,父親在布亨瓦德集中營死於痢疾。美軍1945年進入集中營,營救受害者,魏瑟爾當年17歲。戰後他和倖存的2位姊姊於法國團聚,他曾住在法國孤兒院,後畢業於巴黎索邦大學,在猶太報紙擔任記者數年。[4]。
1963年成為美國公民,與妻子馬麗雍.魏瑟爾(Marion Wiesel)住在康乃狄克州。他曾於1980到1986年任美國大屠殺紀念委員會主席,1985年獲美國總統雷根頒發國會金質勳章,1992年獲老布希總統授予總統自由勳章。曾任安德魯.美隆人文科講座教授,被授予最高榮譽的「校級教授」資格。
魏瑟爾於1986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譽他為「人類的使者」,指出他經過種種艱難而產生的詞句,有著「他對於希特勒的死亡集中營內一切恥辱及對人道徹底藐視的個人經歷」,以及他「對和平之業的實踐與奮鬥」,魏瑟爾已向人類交遞了「和平、贖罪與人性尊嚴」的有力啟示。[6]
他著有57本著作,其中最具名的,是記述他在大屠殺期間與被監禁於數個集中營的經歷的自傳、第一本著作《夜》。他在其他領域的作品也為文學與宗教學貢獻良多,並記錄了他自身對猶太靈性的闡述。
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在其自傳《抉擇時刻》中表示,魏瑟爾對他說:「總統先生,你有責任對邪惡採取行動。」布希在書中指出,魏瑟爾激動的將海珊比作如同納粹般殘暴。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