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聖蘇西宮(法語:Palais Sans Souci,海地克里奧爾語:Palè Sans-Souci)是位於海地北部省米洛的一處宮殿,現為廢墟遺址,座落於拉費里埃城堡東北約5公里處,建於19世紀初。
聖蘇西宮曾為海地國王亨利·克里斯托夫(亨利一世)、王后瑪莉亞·露伊絲·科伊達維德以及他們的兩個女兒的王室居所,也是這位國王為自己建造的眾多居所(九座宮殿、十五座酒莊、諸多要塞,以及二十個種植園裡龐大的避暑別墅)中最為重要的一處建築。[1]
宮殿的名稱源自於法語,意為「無憂宮」,同時該名稱的確立與另一位海地革命領袖讓-巴蒂斯特·聖蘇西上校有關。同為反抗法國殖民者的軍隊領袖,由於政治權力以及個人恩怨的原因,克里斯托夫假意和解邀請聖蘇西前來,並在其達到約定地點之後,將其與隨同而來的護衛小隊一同殺害。[2][3]在此之後,聖蘇西宮就被建造於聖蘇西上校遇刺(或左近)的地點之上。[4]
在聖蘇西宮為建造之前,米洛曾為一處法國殖民者經營的種植園,而亨利·克里斯托夫曾在海地革命期間管理此處種植園。[5]1806年,海地皇帝讓-雅克·德薩林(雅克一世)遭暗殺後,克里斯托夫當選為總統,開始了他的鐵腕統治,並在日後加冕為國王。
宮殿始建於1810年,1813年建成。據記載,亨利·克里斯托夫的統治荒淫殘暴,在聖蘇西宮的建造過程中,建設勞工的勞碌致死情況不在少數。而在宮殿建成之後,這裡就成了克里斯托夫舉辦華麗盛宴與舞會的地方。
1820年10月8日,克里斯托夫在國內叛亂四起的處境下於聖蘇西宮以一粒銀制子彈自盡。10天後的10月18日,他的兒子和繼承人—雅克·維克多·亨利—亦是在這座宮殿裡被革命者處死。
1842年,一場劇烈的地震襲擊了海地角,並對聖蘇西宮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在此之後,損毀的宮殿一直未被重建,荒廢為廢墟至今。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