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伯多祿鎖鏈堂

教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圣伯多禄锁链堂map

聖伯多祿鎖鏈堂義大利語San Pietro in Vincoli)是義大利羅馬市的一座羅馬天主教次級聖殿與司鐸級樞機領銜教堂 [1],現任司鐸級樞機為美國籍的唐納德·烏爾。教堂以米開朗基羅梅瑟像而著稱。

快速預覽 聖伯多祿鎖鏈堂 San Pietro in Vincoli al Colle Oppio (義大利文) S. Petri ad vincula (拉丁文), 基本資訊 ...
聖伯多祿鎖鏈堂
San Pietro in Vincoli al Colle Oppio (義大利文)
S. Petri ad vincula (拉丁文)
Thumb
立面
基本資訊
位置義大利 義大利羅馬市
座標41°53′37.94″N 12°29′35.05″E
宗教羅馬天主教
功能狀態次級宗座聖殿
官方網站網站
建築詳情
建築類型教堂
奠基5世紀
詳細規格
長度70公尺(230英尺)
寬度40公尺(130英尺)
中殿寬度16公尺(52英尺)
地圖
Thumb
關閉

歷史

聖伯多祿鎖鏈堂又稱為「歐多西亞宗座聖殿」(Basilica Eudoxiana),於432年-440年期間興建(教宗西斯篤三世時期)。興建這座教堂是為了供奉聖伯多祿在耶路撒冷被監禁時所戴的鎖鏈。根據傳說, 歐多西亞皇后(瓦倫丁尼安三世皇帝之妻)從耶路撒冷帶回這條鎖鏈,將它贈送給教宗良一世,當教宗將這條鎖鏈和聖伯多祿最後關押在羅馬馬梅爾定監獄時所戴的鎖鏈放在一起比較時,這兩根鎖鏈竟然神奇地結合在一起。目前鎖鏈保存在聖殿的主祭台下面的聖髑盒。

這座聖殿在8世紀教宗哈德良一世時重修,又在教宗西斯篤四世教宗儒略二世時期改建。1475年增加了門廊。1471年-1503年間增建了迴廊

內部

Thumb
米開朗基羅的《摩西》

聖殿內部有一個中殿和兩個側廊。中殿的天花板中間裝飾著18世紀帕羅迪(Giovanni Battista Parodi)的天頂畫,描繪《鎖鏈的神跡》(1706年)。側廊使用交叉拱頂

米開朗基羅梅瑟像完成於1515年,原本打算作為教宗儒略二世墓的47尊雕像之一,因為這是他的家族教堂(德拉·羅維雷家族)。摩西被描繪成長著角。

其他藝術品包括圭爾奇諾的《聖奧斯定》和《聖瑪加利大》,多梅尼基諾的Agucchi樞機紀念碑和壁畫《聖伯多祿得解救》(1604年)。左側廊第一間小堂的祭台畫是波馬蘭齊奧的《下十字架》。尼閣·庫耶斯樞機墓(1464年)及其浮雕《尼閣樞機在聖伯多祿前》是布雷尼奧(Andrea Bregno)的作品。畫家和雕塑家安東尼奧·波拉尤奧羅(Antonio Pollaiuolo)埋葬在此。埋在這座教堂的還有蒂龍郡伯爵休奧尼爾 [1],以及阿爾多布蘭迪尼樞機,其墓裝飾著死神形象。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