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迴響貝斯(英語:Dubstep),在1990年代誕生,源起英國倫敦南部的電子音樂,融合了牙買加搭樂和車庫二步等旁系風格。音樂重點大多被形容成「緊密的製作與鼓的節奏兩拍成一組,最早迴電台播放這類型的音樂。在他的節目的最後一年,2004年,他的聽眾投票產生了Distance (DJ), Digital Mystikz和Plastician(舊稱 Plasticman)三位當代50大DJ。迴響貝斯從此在當地小眾間開始流行。網站間也開始發布有關迴響貝斯音樂的連結與介紹,例如dubstep forum,和一些部落格例如gutterbreakz。在此同時迴響貝斯受到其他媒體的注意,例如英國音樂雜誌The Wire、Pitchfork Media等媒體均以專欄介紹這個音樂類型。[1]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19年8月27日)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2006年1月,英國BBC一號電台的DJ Mary Anne Hobbs曾舉辦一個名為「迴響貝斯戰爭」(Dubstep Warz)的節目,專門介紹當時受歡迎的歌曲及DJ,高度提升了迴響貝斯的知名度,成為英國最受歡迎的電子音樂之一。[2][3]
2007年,迴響貝斯慢慢影響到流行音樂的歌曲曲風,例如美國歌手布蘭妮2007年的專輯暈炫風暴及2011年冠軍單曲Hold It Against Me當中加入大量迴響貝斯元素,對當時的流行曲風帶來相當的影響。[4][5]
著名的迴響貝斯音樂家包括: Skrillex、Skream、Flux Pavilion、Excision、Au5、Datsik、Zomboy、Cookie Monsta、Virtual Riot、Wooli、Kompany、Barely Alive、Papa Khan等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