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四色牌,是流傳於中國南方及東南亞的傳統牌具,印有四種顏色的中國象棋棋子。在台灣還稱為九支仔、十胡、四色番、芹侯[1]、車馬炮[2];在香港又稱為潮州紙牌[3]、打三行[4]。
以象棋子為牌名的牌戲在清朝就有。太平天國期間,清軍禁止賭紙牌,於是軍營盛行以象棋作牌具的賭戲車輪棋戰[5]。光緒元年(1875年),福建巡撫王凱泰將在台灣賭場所見寫入詩作〈臺灣雜詠〉:「車馬分排局陣新,場中熱鬧往來頻...。」第一句自註:「賭具仿象棋式。」表示見到一種類似象棋的賭具[6]。
這類牌戲中最知名的,莫過於二十世紀初就已盛行於閩、台的四色牌,在各地牌戲玩法很多。除牌戲外,有種叫十二字仔[1]、或稱十二支仔[7]、十二馬力[8]的押寶遊戲也用四色牌做賭具,在閩台、東南亞華人地區相當受歡迎。賭法是四色牌去掉兵卒,莊家抽牌讓玩家去押注共十二門的底牌[7][9]。七七事變前,台灣人曾文雨與日本浪人在廈門開設賭場,帶動當地盛行十二支仔[10][11]。
在台灣,四色牌因涉及賭博而屢被課重稅、查禁。1937年,日本當局對四色牌每副課稅以骨牌稅十圓[12]。1940年稅制改革,對牌具逐漸調升稅率[13],在1945年四色牌已漲至每副二十圓,而撲克牌、花札、株札則每副三圓[14]。1980年代統計,台灣人聚賭以打麻將最多,其次為打四色牌。警方破獲四色牌賭場時有所聞[15],有時還抓到在台越南人[16]。因牌僅有食指寬又紙張單薄,玩家習慣以口水或毛巾沾濕,損壞率高,平均一副牌玩四至五次即丟棄[17]。有賭場經營者怕牌難拿、口水會傳染感冒,還準備潤膚乳、感冒糖漿給賭客[18]。也有政府機關舉辦無賭博的四色牌比賽[19]。
四色牌深入台灣文化,台灣、澎湖民謠中也能見到[9],如客家民謠〈十嫁夫〉:「天九(牌九)四色並麻將,日賭夜賭賭到光。」[20]、臺灣民謠〈包文拯〉:「南北二路搬透透,因為十胡跋勿會到。」[21]有個澎湖民間故事,是說某人收到情書,裡面只有紅仕、紅相兩張牌,暗喻「仕相欠君」(臺語稱帥為君),為思戀之意[22]。色彩豐富的四色牌也當三角摺紙[23],可摺成餐桌、動物、房屋、帆船、101大樓等[24][25][26]。還有台灣抗日義士李阿齊等人曾用此牌作為沙盤推演,以牌名代表進攻日軍的順序[27]。
牌戲玩法很多,可只用單花色玩相蛤凸;或用雙花色,代替釣魚牌玩釣白魚、十一字仔、十五枝番等;或用四花色玩十候(十胡)、 廣水四色、越南四色、豐順四色等。台灣的十胡與越南、廣水的玩法類似,但後者的算胡很複雜。共同點就是行牌類似麻將,由莊家先打出牌,同樣有吃、碰、槓。摸牌需公布(把牌展示給大家看),吃牌需能組成①三張三色的兵卒(三色兵)、②四張四色的兵卒(四色兵)、③三張同色的將士象(帥仕相)、④三張同色的車馬包(俥傌炮)、⑤對子,此五種牌型,但不能再以該牌型組成別的牌型[28][29][30]。豐順四色玩法更接近麻將[31]。
牌具形狀類同葉子戲,以牌的底色作花色,有紅、白、藍、黃四色,各印中國象棋的將(帥)、士(仕)、象(相)、車(俥)、馬(傌)、包(炮)、卒(兵),共二十八種,每種四張,共一百一十二張。
福州四色牌則多公、侯、伯、子、男,這五張牌[32]。
除四色牌外,有一些傳統牌類也是象棋印於紙牌上,如白紙牌、釣魚牌、五色牌等。白紙牌流傳於潮州,共七十張,可玩打虎、打碰、雙鋪、釣白魚等牌戲,也有用兩副玩其他牌戲[33]。釣魚牌與四色牌主要差別在與前者只有紅白雙色[1]。越南的三菊也是雙色,但三十二張[34]。五色牌則比四色牌多黑色的花色,共二十五種,每種五張,共一百二十五張牌[1]。
也有以竹或象牙製籤,如台灣的將士相牌,共三十二支,以比大小為勝[35],以及重慶沙坪垻區也用竹製成長塊狀,有三十二張牌,雙色[3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