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拉蚩

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卡拉奇

喀拉蚩烏爾都語كراچى[kəˈraːtʃi] 信德語:ڪراچي),是巴基斯坦信德省的首府,為該國最大城市,是最大港口喀拉蚩港及第二大港口卡西姆港的所在地,亦是主要銀行業、工業、經濟及商業中心,還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9]及十大大型都會區[10],屬第2級世界都市[11][12]

快速預覽 喀拉蚩 کراچی‬ (烏爾都文) ڪراچي (辛德語), 國家 ...
喀拉蚩
کراچی(烏爾都文)
ڪراچي (辛德語)
城市行政區
Thumb
由左上圖依逆時針方向分別為: 喀拉蚩天際線、穆罕默德·阿里·真納陵墓、喀拉蚩商業區、喀拉蚩港口信託大廈英語Karachi Port Trust Building、喀拉蚩高等法院、吉亞馬里港灣及納干交流道
Thumb
標誌
綽號:巴基斯坦之門、光明之城、迷你巴基斯坦
Thumb
喀拉蚩
喀拉蚩
喀拉蚩於巴基斯坦位置圖
坐標:24°52′N 67°01′E
國家 巴基斯坦
省份 信德省
市政委員會1853
市政府1933
都會政府1976
城市行政區政府2001年8月14日
市議會City Complex, Gulshan-e-Iqbal Town
城鎮
18
  • Baldia
  • Bin Qasim
  • Gadap
  • Gulberg
  • Gulshan
  • Jamshed
  • Kiamari
  • Korangi
  • Landhi
  • Liaquatabad
  • Lyari
  • Malir
  • New Karachi
  • North Nazimabad
  • Orangi
  • Saddar
  • Shah Faisal
  • SITE
政府[3]
 • 類型城市行政區
 • 市長法茲魯爾.拉赫曼[1]
 • 市委員Matanat Ali Khan[2]
面積[4][5]
 • 城市行政區3,527 平方公里(1,362 平方英里)
海拔8 公尺(26 英尺)
人口(2017年人口普查)[7][8]
 • 城市行政區14,910,352人
 • 密度3,900人/平方公里(10,000人/平方英里)
 • 都會區16,051,521[6]
居民稱謂喀拉蚩人(Karachiite)
時區PSTUTC+05:00
郵遞區號74200 (一般郵局)
Dialling code021
網站KarachiCity.gov.pk
(英文)喀拉蚩
關閉
快速預覽 「喀拉蚩」的各地常用名稱, 中國大陸 ...
「喀拉蚩」的各地常用名稱
中國大陸卡拉奇
臺灣喀拉蚩
港澳卡拉奇
關閉

喀拉蚩位於印度河三角洲西北部,瀕臨阿拉伯海;面積3527平方公里[5],總人口近1500萬[13]。2013年4月「世界城市區域研究」(Demographia World Urban Areas)發布第9屆調查報告,世界大都市依照人口數排名,巴基斯坦喀拉蚩(Karachi)2080萬人,排名第7[14][15]

喀拉蚩曾是巴基斯坦獨立時的首都,直到1960年代新首都伊斯蘭瑪巴德建成。巴基斯坦獨立後,數十萬印度穆斯林難民(穆哈吉爾人)移民到喀拉蚩,因而帶動其人口及經濟快速成長[16]

巴基斯坦大型企業集中於喀拉蚩,包括紡織、運輸、汽車製造、娛樂、藝術、時尚、廣告、出版軟體開發醫學研究等領域的企業。喀拉蚩亦為南亞穆斯林世界高等教育的主要樞紐[17]

歷史

喀拉蚩原為印度洋沿岸的一個小漁村。1839年,英國佔領喀拉蚩,並將其劃為陸軍總部。1843年,喀拉蚩與印度河上游的木爾坦建立航運。此後,喀拉蚩成為了印度河流域的主要港口。

1861年,喀拉蚩建立至戈特里英語Kotri的鐵路,並於1878年伸延至木爾坦,與旁遮普鐵路接軌。1910年,長達18.6萬呎的東碼頭竣工。1914年,喀拉蚩已成為了當時英屬印度的最大糧食出口港。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喀拉蚩開始了製造業服務業的發展。1924年喀拉蚩建成了首座機場-真納國際機場,更成為進入印度的主要航空港之一。1936年喀拉蚩被定為信德省的首府。1947年印巴分治時期,克拉嗤為大量印度穆斯林難民的主要移入城市。

2010年10月16日到20日的槍擊案造成70多人喪生,100多人受傷。

地理

Thumb
喀拉蚩衛星圖片

喀拉蚩位於巴基斯坦南部信德省海岸線,是阿拉伯海的天然良港。喀拉蚩建在散布著岩石、丘陵和沼澤地的沿海平原上。紅樹林生長在喀拉蚩港周圍的鹹水水域,以及東南方更遠的印度河三角洲。喀拉蚩市以西是蒙澤角,當地人稱為Ras Muari,該地區以海崖、岩石砂岩海角和海灘為特色。

喀拉蚩非常靠近印度板塊阿拉伯板塊交匯處的主要斷層線。喀拉蚩市內有兩個小山脈:卡薩山和穆里山,位於西北部.喀拉蚩的山丘貧瘠,是更大的基爾塔爾山脈的一部分,最高海拔為 528 米(1,732 英尺)[18]

山丘之間散布著乾涸的河床和水道。喀拉蚩是圍繞馬里爾河和利亞里河開發的。喀拉蚩以東是印度河沖積平原[19]

氣候

喀拉蚩是阿拉伯海的北部濱海城市,屬熱帶沙漠氣候,乾燥少雨,全年降雨量約200毫米,以七、八月份較為集中,四月至八月為夏季,高溫炎熱,1979年夏季曾錄得47.8℃的最高溫度記錄,十一月至次年二月為冬季,氣溫涼爽溫和。

更多資訊 喀拉蚩, 月份 ...
喀拉蚩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32.8
(91.0)
36.1
(97.0)
41.5
(106.7)
44.4
(111.9)
47.8
(118.0)
47.0
(116.6)
42.2
(108.0)
41.7
(107.1)
42.8
(109.0)
43.3
(109.9)
38.5
(101.3)
34.5
(94.1)
47.8
(118.0)
平均高溫 °C(°F) 25.6
(78.1)
26.4
(79.5)
28.8
(83.8)
30.6
(87.1)
32.3
(90.1)
33.3
(91.9)
32.2
(90.0)
30.8
(87.4)
30.7
(87.3)
31.6
(88.9)
30.5
(86.9)
27.3
(81.1)
30.0
(86.0)
平均低溫 °C(°F) 14.1
(57.4)
15.9
(60.6)
20.3
(68.5)
23.7
(74.7)
26.1
(79.0)
27.9
(82.2)
27.4
(81.3)
26.2
(79.2)
25.3
(77.5)
23.5
(74.3)
20.0
(68.0)
15.7
(60.3)
22.2
(71.9)
歷史最低溫 °C(°F) 0.0
(32.0)
3.3
(37.9)
7.0
(44.6)
12.2
(54.0)
17.7
(63.9)
22.1
(71.8)
22.2
(72.0)
20.0
(68.0)
18.0
(64.4)
10.0
(50.0)
6.1
(43.0)
1.3
(34.3)
0.0
(32.0)
平均降雨量 mm(英寸) 3.6
(0.14)
6.4
(0.25)
8.3
(0.33)
4.9
(0.19)
0
(0)
3.9
(0.15)
66.4
(2.61)
44.8
(1.76)
22.8
(0.90)
0.3
(0.01)
1.7
(0.07)
4.5
(0.18)
167.6
(6.59)
資料來源1:香港天文台 (平均 1962–1987)[20]
資料來源2:巴基斯坦氣象部 (極端 1931–2008)[21]
關閉

酷熱天氣

喀拉蚩北部幅員廣闊的沙漠促成了城市夏季的高溫炎熱。2018年夏季,由於信德省北部受重度的低壓系統影響,導致喀拉蚩持續炎熱,整座城市處於熱浪籠罩之中,有65人因高溫酷熱死亡,政府為之實行高溫緊急狀態。[22][23]2016年8月,英國經濟學人智庫將喀拉蚩列為排名第六的全球最不宜居城市。[24]

經濟

Thumb
喀拉蚩金融中心

經濟概況

喀拉蚩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經濟城市,工業、進出口貿易、交通運輸業等均處全國領先地位,並有大量的國有經濟實體。全市GDP和關稅額分別占全國的20%和65%以上,工業、工業產品和產業工人分別占全國總量的47%、43%和42%。[25]

工業

•可蘭工業區

農業

•喀拉蚩國際農業展覽會

交通運輸

Thumb
喀拉蚩真納國際機場(2010年)

真納國際機場(جناح بین الاقوامی ہوائی اڈا‬)

喀拉蚩港

•卡西姆港

電訊

•信德電視

金融

喀拉蚩聚集了巴基斯坦50%的銀行儲蓄和75%的金融資本。[25]

人口

更多資訊 人口成長, 年份 ...
關閉

喀拉蚩是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也是人口最多的城市。據巴基斯坦第六次人口和住宅普查報告,2017年喀拉蚩總人口為14,910,352人[13],中心城區人口近300萬[28]。全市人口占全國總數的7%,信德省的31%[29]。按全球城市人口規模排名,喀拉蚩為全球第三大城市,穆斯林世界第一大城市。[30]

人口發展

Thumb
1990年,喀拉蚩街頭的人群

喀拉蚩直至18世紀初還是一個只有1.5萬人的小漁村,多為信德省原住民。1839年被英國殖民後人口為7萬人,1947年前發展到45萬。巴基斯坦獨立後,大量穆斯林難民從印度湧入喀拉蚩,1951年人口暴增到110萬,1981年達540萬。由於巴基斯坦農村人口和各地務工人員湧向喀拉蚩,城市人口正以5%的增長率逐年增長,估計2030年人口規模將達到世界第一的水平,超過目前全球城市人口最多的印尼雅加達日本東京[30][29]

宗教

Thumb
喀拉蚩大賈米亞清真寺,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可容納80萬信眾禮拜

喀拉蚩96%以上的人口信仰伊斯蘭教諸教派,按人口計算喀拉蚩是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城市。同時也有基督教新教和果阿天主教徒社區。這座城市也是大量印度教徒以及一小部分瑣羅亞斯德教徒的聚居地。1947年巴基斯坦獨立之前,該市的宗教人口估計為51.1%是印度教徒,42.3%是穆斯林,其餘7%主要是基督徒(包括英國人和本土人)、錫克教徒、耆那教徒,還有少數人猶太人的。巴基斯坦獨立後,喀拉蚩的絕大多數信德印度教徒前往印度,而來自印度的穆斯林難民則在該市定居。這種大規模的移民極大地改變了這座城市的宗教人口結構。

喀拉蚩大約85%的穆斯林是遜尼派,而15%是什葉派。遜尼派主要遵循哈乃斐學派蘇菲派通過鼓勵尊重阿卜杜拉·沙阿·加齊和梅瓦·沙阿等蘇菲派聖人來影響宗教習俗。什葉派主要為十二教派,其中少數為伊斯瑪儀派,進一步細分為尼扎里派、穆斯塔阿里派、達烏迪·博赫拉斯派和蘇萊曼派。喀拉蚩有3000多座清真寺,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大賈米亞清真寺、拜圖爾穆卡拉姆清真寺、圖巴清真寺和梅蒙清真寺[31][32][33]

友好城市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