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唐賽兒民變,又稱唐賽兒起義,為明朝初期永樂十八年(1420年)發生於中國山東的一系列以白蓮教為旗號的民變事件,民變領袖為民間稱唐三姐的唐賽兒。
明初建文年間,朱棣為了爭奪皇位,發動了「靖難之役」,山東成了主要戰場,戰爭令百姓流離失所。朱棣登基後,從南京遷都到北京,大修宮殿,又組織人力,南糧北調,還開挖運河,先後在山東徵調數十萬民夫,農民徭役負擔沉重[1]。加上水、旱災害,瘟疫流行,群眾生活十分艱難。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地的群眾到了吃樹皮、草根,賣兒賣女維持生活的地步[2][3]。
蒲台縣城(今屬濱州市)年輕女子唐賽兒,略通武藝和兵法,效法元末紅巾軍,以白蓮教聯絡民眾,自稱「佛母」。往來於益都(今青州)、諸城、安丘、莒州(今莒縣)、即墨、壽光等州縣,密謀在濱州(今濱州北)舉事。
永樂十八年初,率眾500餘轉至益都西南山區發展隊伍,立帥府於卸石棚寨(今唐賽兒寨)。該地峰高783米,四面皆危崖絕壁,上建水池、米倉,易守難攻。閏正月,唐賽兒以紅白旗為號發動起義,擊殺前往鎮壓的青州衛指揮使高鳳等官兵千餘人,聲威大震。附近九州縣董彥杲、賓鴻等數十支隊伍紛起響應,眾至數萬。山東布政使儲埏、張海等急向朝廷報警。成祖朱棣聞訊,遣使誘降唐賽兒,被拒絕,隨即命柳升為總兵、劉忠為副總兵,率京軍5000前往平定變亂。二月十一,柳升率部包圍卸石棚寨。唐賽兒利用柳升驕狂的弱點,派人向其詐降,聲稱起義軍將從東寨門奪路尋水宵遁,騙得柳升派重兵據守東寨門外待戰。三月十三夜,唐賽兒命人驅羊群偽裝起義軍走東寨門下山,吸引明軍主力,自率眾從明軍薄弱處突圍,襲殺劉忠。黎明,柳升發覺中計,匆忙遣兵追擊,然不知唐賽兒去向。
十六日,賓鴻率莒州、即墨義眾萬餘攻安丘並聲稱要屠城,在海上備倭的都指揮衛青聽聞安丘被圍,於是率領千餘騎兵晝夜兼行,起義軍大敗,被俘殺6000餘人。柳升抵達後,衛青迎謁。柳升反而打衛青,稱其專制。同日,鼇山衛指揮王貴亦擊潰諸城變亂,山東戰事遂平。行在刑部尚書吳中知道此事後彈劾柳升,明成祖得知後逮捕柳升入獄。但唐賽兒等隱匿於民間,官府很久都無法逮獲,朱棣認為她削髮為尼或混處女道士中。遂命法司:凡是北京、山東境內尼姑及道姑,逮至京調查[4]。
同年七月,段民擔任山東左參政。當時因為逮捕唐賽兒甚急,盡逮山東、北京僧尼。之後又盡逮全國出家婦女,先後幾萬人。段民進行調查和撫恤後,民間情緒遂開始平定。有史書認為唐賽兒曾被逮捕,但最後脫身離去。三司郡縣的將校等官,皆因失寇而被伏法誅殺[5]。
唐賽兒舉事,規模較小,前後不過一個月就被平定,但發生於明朝「永樂盛世」時期,對最高統治者震動較大,開始賑濟災區,減免稅收,撫恤百姓,一大批平定變亂不力的官員也被懲辦。
《明史》記載「妖婦唐賽兒反」,但在民間很多人把她當作了一個傳奇的英雄人物,至今,青州、濱州一帶仍流傳著唐賽兒的傳說,並把唐賽兒的塑像豎立在濱州黃河大橋上,以供人們瞻仰[6]。
清代文人呂雄曾著《女仙外史》,將唐賽兒賦予了神話色彩,「女仙,唐賽兒也,就是月殿嫦娥降世」。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