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斯頓起義(英語:Jesselton Revolt,也被稱為亞庇雙十節起義)是由郭衡南英語Albert Kwok領導本地華人和其他族群組成的亞庇游擊隊於英屬婆羅洲日占時期進行的起義運動。這次行動使大約50至90名日本軍民喪命,並暫時控制了北婆羅洲首府亞庇和斗亞蘭的幾個鄰近地區。但面對軍火供應有限的情況,游擊隊在之後被迫退到隱藏處躲藏。日軍隨後於西海岸的定居點通過日本憲兵發動了一系列襲擊,以抓拿游擊隊,並在搜尋中殺害了許多無辜平民。日軍威脅將處決更多平民使游擊隊的首領最終決定自首投降,他們被逮捕和處決後,日軍繼續掌控北婆羅洲,直到1945年盟軍解放軍抵達。

Quick Facts 哲斯頓起義(亞庇雙十節起義) Jesselton Revolt, 日期 ...
哲斯頓起義(亞庇雙十節起義)
Jesselton Revolt

一些因起義而後來在叛亂後被處決的遇難者名字。
日期1943年10月9日 (1943-10-09) – 1944年1月21日,​80年前​(1944-01-21
(3個月1周又5天)
地點
結果

日本勝利。

  • 起義因受到憲兵隊計劃的壓制而失敗。
  • 由於日本的憲兵隊持續有計劃地進行,使起義軍的幾位領袖自首。
  • 郭衡南和其他投降者被判刑。
參戰方
京那巴魯游擊隊  大日本帝國
 • 日佔婆羅洲
指揮官與領導者
郭衡南 投降(被俘) 處決
Hiew Syn Yong 投降(被俘) 處決
Kong Tze Phui 投降(被俘) 處決
Li Tet Phui 投降(被俘) 處決
Tsen Tsau Kong 投降(被俘) 處決
Charles Peter 投降(被俘) 處決
Jules Stephens 投降(被俘) 處決
Budh Singh 投降(被俘) 處決
Sohan Singh 投降(被俘) 處決
Panglima Ali 投降(被俘)
Orang Tua Arshad 投降(被俘)
Musah
Duallis
Jemalul
Saruddin 投降(被俘) 處決
Subedar Dewa Singh
Shimizu
參戰單位

海外華僑防衛組織
 • 中國國民救亡協會
北婆羅洲志願力量
北婆羅州土著志願軍
菲律賓土著志願軍
印度帝國警察英語Indian Imperial Police成員


部分軍事支援:

美國遠東陸軍英語United States Army Forces in the Far East
大日本帝國陸軍
 • 日本憲兵
兵力
100 馬來西亞華人
≈200 婆羅/菲律賓土著[note 1]/亞歐混血/錫克人
≈數百個日本警察(1943年)
≈數千名日軍(1943年後)
傷亡與損失
324名起義成員遇難 50–90軍人被殺[note 2]
2,000至4,000位平民被日軍屠殺
Close

背景

Thumb
郭衡南是游擊隊的首領

由於日軍占領期間隊人民採取嚴厲的統治,使北婆羅洲西海岸發生了一些反抗事件,並出現了由郭衡南(Albert Kwok)領導的游擊隊,其成員主要是馬來西亞華人和一些原住民[1][2]。郭衡南是一名來自砂拉越王國古晉潮州人 ,曾在1940年通過英屬馬來亞回到婆羅洲前參與中國國民黨蔣中正所領導的中華民國紅十字會 [3][4][5][6]。待在中國期間,郭衡南曾於廣州市就讀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設立的中學。1941年5月15日郭衡南抵達哲斯頓後,開始行醫治療痔瘡[4][7]

1942年2月,郭衡南打算與位於北婆羅洲東部的澳軍與美軍聯繫,然而他到達冰廂岸鎮英語Pensiangan後發現該地駐紮大量日軍士兵,因此無法穿越叢林[3]。郭衡南知道必須與盟軍合作,尤其是美國遠東陸軍英語United States Army Forces in the Far East,因為在北婆羅洲周邊當時僅有該軍隊在進行抵抗運動,並配有充足軍火[8]

腳註

注釋

參考

進一步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