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第二甲第四十三名進士出身,選翰林院庶吉士。
二十年(1894年)散館,授翰林院編修。[2]
二十三年(1897年),充陝西學政。[3]賞識20歲的農家子弟于右任,認為於的詩文策論卓爾不凡,非時流可及。在嘉獎勉勵之餘,授其一部薛福成的《出使四國日記》,囑其閱讀並留意世界大勢。在知道要逮捕革命黨人之際,請同僚沈衛通知于右任,於連夜逃往上海。致使官兵次日撲空。
二十六年(1900年),丁憂離任。[4]
三十二年(1906年)服闕,仍授編修,署理雲南提學使。[5]
二年(1910年)七月,實授雲南提學使。[6]
民國後,遷居上海,家居學佛,賣字為生,以遺臣自居。北洋政府聘葉爾愷修《清史》,不赴任。約卒於1940年前後。[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