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反芳香性是指一類環狀體系所具有的共同特性,當其中的電子離域時(π電子或孤電子對)體系的穩定性變低,通常反芳香性分子含有4n個π電子。與滿足休克爾規則(4n+2個π電子)、擁有較高穩定性和鍵長平均化的芳香性化合物不同,反芳香性化合物高度不穩定,並表現出鍵長交替變化的趨勢,反芳香性分子可能會自發地改變形狀,比如扭轉為非平面分子。[1]通過1H NMR光譜可以觀察到,反芳香性化合物中具有順磁環電流,而芳香性化合物中則具有抗磁環電流,有研究者認為NICS磁判據是一種簡單而可靠的芳香性判斷依據[2]。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6年3月3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6年3月3日) |
反芳香烴的代表分子有戊搭烯(A)、聯苯烯(B)、環戊二烯陽離子(C)。環丁二烯通常被認為是一類反芳香性分子,但也有研究者提出質疑,認為環丁二烯的不穩定性並不是因為反芳香性[3]。
反芳香性一詞是由Ronald Breslow在1967年提出的,他將「環狀體系中電子離域時失穩的情況」定義為反芳香性[4]。IUPAC金皮書對反芳香性的判斷標準如下[5]:
從該標準可以看出,與芳香性的判斷標準相比只有共軛系統中π電子數的要求不同,而非芳香性的判斷標準則不同,可以是非環狀、非平面或沒有完整共軛π電子系統的分子。
芳香性 | 反芳香性 | 非芳香性 | |
---|---|---|---|
是否為環狀分子 | 是 | 是 | 至少有一項不滿足 |
是否有p軌道排列成的完整共軛體系 | 是 | 是 | |
是否為平面分子 | 是 | 是 | |
共軛體系中的π電子數量 | 4n+2 (2, 6, 10, …) | 4n (4, 8, 12, …) | N/A |
儘管一個平面、環狀的共軛體系是芳香性的基本判據,但現實中僅憑藉分子結構是無法判斷其是否完全共軛,也不能因此判斷其是否具有芳香性或反芳香性,通常會通過幾何判據、化學判據、能量判據和磁判據等多方面信息來幫助判斷[6]。
反芳香性化合物在動力學與熱力學上是不穩定的,通過計算共軛體系的π電子總能量可以幫助識別反芳香性化合物,但能量差距隨著電子數n的增多會逐漸趨同,因而只能作為參考判據[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