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參拜是指到廟宇、佛寺、神社、祠堂、墓葬等祭祀場所對祭祀對象表達敬意且含有宗教祭祀性質的禮儀,通常包括特定的動作、姿態,如合十、跪拜、叩頭等。視乎對象,又有拜神、拜佛、祠祭、墓祭等不同名稱。
臺灣民間信仰認為人與人之間溝通使用語言、文字,而人與神之間溝通的方式是「撚香祝禱」。在道教,「焚香」是一切「科儀」的起始式,為開啟人、神兩界溝通的敲門磚。又人際間的往來要注意「禮節」,而人與神之間要遵守「禮儀」,並且首重誠心,謂之:「心誠則靈」。在臺灣的傳統宮廟,其參拜儀軌多以持香行跪拜禮為原則,但通常視信徒的自身狀況會不予強制。一般廟宇三川殿有左、中、右三個門,出入廟宇時須左進右出,取「入龍喉、出虎口」之意。入龍喉象徵「躍龍門」,出虎口則寓意除煞;中門則多用柵欄或矮板阻擋不供信徒出入,因中門為神明、帝王的專用通道。宮廟通常規範有縝密的參拜動線,信徒撚香後首先到廟宇前殿前側的天公爐後側面朝外側向上天祝禱,再往前殿內敬拜正殿中央主神,而後依古禮「尊左卑右」的原則,先拜謁主神左側(龍邊)的配祀神明,再拜祭主神右側(虎邊)配祀神,如主神神桌下供奉有虎爺、土地公等小型神祇時,則於拜祭完配祀神後祭之。最後參拜後殿供奉的其他神祇,參拜方式是在後殿外面朝殿內聖尊參拜,隨後即完成整個宮廟的參拜程式。[1][2]
擲筊是華人社會參拜神明時向神明請示意旨最常見的方式,通常雙膝下跪以示尊敬,但信徒體能不允許長跪者可不在此限。又因該儀式的主要使用器具「筊杯」為神器之一,是故信徒於擲筊時以雙手捧筊,高捧擲出後隨諸自由落下,並應避免筊杯落地時滾落至擲筊者胯下,以示莊重。[1][3]
在日本,參拜神社或寺院時穿過鳥居或大門之前首先脫帽鞠躬,隨後在手水舍洗手並漱口,作為拜謁神佛前洗淨世俗凡塵的自我淨化。接著於拜殿搖鈴,將供養金輕放投入賽錢箱內,之後開始祭拜。通常神社為「二拜二拍手一拜」(每一拜都需深切、誠心的行鞠躬禮)的流程,寺院則是雙手合十。但有些寺廟和神社的參拜方式可能與上述不同,而且許多寺廟和神社都有如此的規制,如出雲大社和宇佐八幡宮使用四次拍手而不是二拍手。伊勢神宮和熱田神宮也有一種特殊形式的拍手,但只有神道教的祭司需要做,參拜者不必照做。另外根據神社的不同規範,有時會規定第一次鞠躬淺,第二次鞠躬深。一般在二拍手和一拜的流程之間或雙手合十時向神佛祈禱。佛寺裡的雙手合十習俗起源於印度等南亞與東南亞國家的問候方式,性質與拍手不同。在神社念誦祝詞時,是在「二拜二拍手一拜」之間進行,或是於再拜時誦畢祝詞後再次鞠躬兩次、拍手兩次然後鞠躬。[4][5]
以上是平時非正式的參拜流程,正式的參拜儀式(昇殿して)需先前往社務所預約正式參拜再前往拜殿,由神職人員協助淨化並念誦祈願文後,在神明面前供奉玉串進行參拜,同樣走過「二拜二拍手一拜」的流程但須遵循神道祭司的指示,祭儀過後舉辦直會並受享神酒。[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