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蘭格隕石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厄爾蘭格隕石坑(Erlanger)是月球背面靠近北極的一座小撞擊坑[1],其名稱取自美國生理學家,194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約瑟夫·厄爾蘭格(1874年-1965年),2009年1月22日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接受。
描述

該隕坑西北和西南分別坐落了古老的皮里環形山和伯德環形山,東南毗鄰稍大的菲比格隕石坑 [2]。
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為86.99°N 28.62°W,直徑10.94公里[3],深約1.794公里[4]。
厄爾蘭格隕石坑是一座圓杯狀的撞擊坑,邊緣輪廓略顯參差,但未見有明顯的撞擊侵蝕,隕坑坑底面積較小,內側壁平直向下。它的坑壁最大高出周邊地形表面410米[4],內部容積約有52.37立方千米[4]。由於地處月球北極附近,陽光難以照射到它的坑底,坑內有可能堆積有彗星撞擊所帶來的水冰[5]。為此,美國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和印度月船1號上的微波成像雷達對該隕坑進行了水冰探測[6]。
參考資料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