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行政區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印度尼西亞的一級行政區是省(印尼語:Provinsi),省由縣和市所組成。省、縣和市有自己的地方政府和議會機構。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24年5月4日) |
自1999年頒布了關於地方政府的1999年第22號法開始[1](該法令由2004年第32號法令再次修訂[2]),現在地方政府在管理地區方面擁有更大的權限。外交、防務(包括軍隊和警察)、法律體系和貨幣政策仍由國家政府控制。2005年開始,地方政府的首腦(省長、縣長[註 1]和市長)已由民眾直接普選產生[3]。
一個省的政府首腦是省長(Gubernur),每個省都有自己的立法機關,稱作「Dewan Perwakilan Rakyat Daerah」(字面意思是「地方人民代表會議」)。省長和議員由民眾選舉產生,任期五年。
印度尼西亞共有38個省[4],有12個省是在2000年後建立。5個省級行政區有特區地位:
縣(印尼語:Kabupaten)和市(印尼語:Kota),統稱為二級行政區(印尼語:Daerah Tingkat II)[14],是省級之下的地方政府。但是縣和市享有比省政府更大的下放權力。
所有的市和縣是平級行政區,都有自己的地方政府和立法機關。縣和市之間的不同在於不同的人口、規模和經濟狀況。
一般情況下縣的面積比市要大,市有非農業的經濟產業。每個縣都有一個縣長(攝政,印尼語:Bupati),市政府的首腦則為市長(印尼語:Wali kota),縣長、市長以及議員由民眾選舉產生,任期五年。
市和縣下又分為區。
在印度尼西亞,區有兩個名稱:
區下被分為村(desa)和社區(kelurahan),村和社區是類似的平級行政區,但是村在地方事務上擁有比社區更大的權利。有一個例外是亞齊,區被分為「巫金」(mukim),區下又分為「甘榜」(Gampong)。
在印度尼西亞,村(desa)有農村的含義,行政區劃中,一個村可以被定義為一個按照該地區公認的傳統對民眾有權力的機構,村的首腦是村長(印尼語:kepala desa),由民眾選舉產生,直接對區長(camat)負責。
大部分印度尼西亞的村都被稱為 desa,但是在某些地區也使用其他術語詞彙:
雖然村和社區(Kelurahan)都是區的一部分,不過社區的自治權限較村的更小。社區的首腦是 lurah,直接對區長(camat)負責。
下表列出了印度尼西亞目前的省、縣和市的數量[16]。
類型(印尼文) | 類型(中文) | 政府首腦(印尼文) | 政府首腦(中文) | 數量 |
---|---|---|---|---|
Provinsi | 省 | Gubernur | 省長 | 34 |
Kabupaten | 縣 | Bupati | 縣長(縣攝政) | 405 |
Kota | 市 | Wali kota | 市長 | 97 |
Kecamatan(在巴布亞省和西巴布亞省是 Distrik) | 區 | Camat(在巴布亞省和西巴布亞省是 Kepala distrik) | 區長 | 6,543 |
Desa 和 kelurahan | 村和社區 | Kepala desa/lurah | 村長/lurah | 75,244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