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國際影展(英語: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of India,英文縮寫為「IFFI」)始於1952年[1][2] ,是亞洲主要的影展之一,由於舉行地點在印度西岸的果阿邦,因此又稱為「果阿影展」。影展的宗旨是為全世界的優秀電影提供展演平臺,期能透過影展讓觀眾欣賞不同的文化背景與理解全球現況,並促進世界各國的友誼與合作。

Quick Facts 舉辦地點, 創辦時間 ...
印度國際影展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of India
舉辦地點 印度果阿
創辦時間1952年
頒發獎項
  • 金孔雀奬
  • 最佳影片
  • 銀孔雀獎
  • 最佳導演
  • 最佳男演員
  • 最佳女演員
  • 評審團特別獎
  • 終身成就獎
  • 年度印度人物
舉行日期每年11月
影片語言國際
官方網站http://www.iffigoa.org/
Close

影展由印度資訊與廣電部(Ministry of Information & Broadcasting)與果阿邦政府聯合籌辦。第42屆印度國際影展在果阿的馬爾加奧登場,由素有「寶萊塢之王」稱號的沙·魯克·罕揭幕。第43屆影展移師帕納吉舉行,由阿克夏·庫馬宣布影展起跑。2021年第51屆印度國際影展於1月16日至24日舉行。

願景

Ayam nijam paroveti gananā laghuchetasām, Udāracharitānām tu vasudhaiva kutumbakam.

此段摘錄自印度哲學典籍《奧義書》的詩文大意為「人我關係、界線分明,乃心胸偏狹之思。如是心寬自在且高尚者,寰宇皆為一家。」[3]可以體現在印度崇尚和平與反對暴力的思想。「天下一家」觀念也深植於影展當中。

歷史

第1屆印度國際影展於1952年1月24日至2月1日[4]孟買[2]舉行,此次影展由印度政府電影處主辦,之後由馬德拉斯(今清奈)、德里加爾各答特里凡得琅[5]等城市陸續接辦,每年約有40部長片及100部短片參與。

影展自1952年創立以來一直是印度同類型活動中最盛大的一項。1965年第3屆起成為競賽式影展,並從原先的新德里轉移到特里凡得琅舉行。1975年宣布開辦非競賽式的「Filmotsav」影展,以兩年一次的方式在各個電影產製城市間輪流舉辦,直到Filmotsav與印度國際影展合併為止。2004年起,影展舉辦地點正式從特里凡得琅轉移至果阿。

軼聞

  • 1952年舉行第1屆影展,三度榮獲奧斯卡金像獎的導演法蘭克·卡普拉是當年美國代表團的成員之一。[6]
  • 2006年影展舉行前夕,記者與作家Mario Cabral e Sa的作品《取景果阿》(Location Goa)一書出版,書中提到果阿對於印地語電影的特殊貢獻。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