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印度尼西亞國民軍(印尼語:Tentara Nasional Indonesia,縮寫TNI),亦可直譯為印尼國民軍,是印尼的軍隊,舊稱人民治安軍(Tentara Keamanan Rakyat),後曾與印度尼西亞國家警察合稱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武裝部隊(Angkatan Bersenjata Republik Indonesia,縮寫ABRI)。由於該國採取不結盟政策,故軍隊武器裝備來源多樣化,有許多歐洲、蘇聯和中國武器,但也有美國和韓國武器。印尼《國防法》規定,總統對全國軍隊有最高統帥權,在國防與安全委員會及國防部長協助下就國防與安全事務作出重大決策,通過國民軍司令和警察總長對全軍實施領導和指揮。
印度尼西亞國民軍 Tentara Nasional Indonesia | |
---|---|
格言 | Tri Dharma Eka Karma 三個服務,一個決心 |
建立 | 1945年10月5日 |
當前組編 | 1947年6月3日 |
軍事部門 | 印度尼西亞陸軍 印度尼西亞空軍 |
總司令部 | 印度尼西亞雅加達 |
領導 | |
總司令 | 佐科·維多多 |
政法和國安協調部長 | 馬富德博士 |
國防部長 | 普拉博沃·蘇比安托 |
國民軍總監 | 尤多·馬戈諾海軍上將 |
軍力 | |
服役年齡 | 18歲 |
徵兵役期 | 無 |
現役人數 | 439,850人(2021年) |
備役人數 | 400,000人(2021年) |
部署人數 | 3,544人(2020年) |
軍費 | |
預算 | 139.9兆印尼盾(2021年) |
佔GDP百分比 | 1%(2023年) |
工業 | |
本國供應商 | 品達工業 印尼航空工業 國家航空航天研究所 印尼航太有限公司 |
外國供應商 | |
相關 | |
歷史 | 印度尼西亞獨立革命 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對抗 九三〇事件 印度尼西亞大屠殺 (1965年—1966年) 入侵南馬魯古共和國 砂拉越共產主義叛亂 印度尼西亞入侵東帝汶 鎮壓自由亞齊運動 鎮壓自由巴布亞運動 持久自由行動 反恐戰爭 |
軍階 | 印尼國民軍軍階 |
國家軍由正規部隊和準軍事部隊組成。正規軍印尼國民軍(TNI)是在荷蘭殖民時期的皇家荷屬東印度陸軍和二戰日本占領時期的鄉土防衛義勇軍基礎上改編而成,
蘇哈托時期開始與西方國家在經濟及政治上合作,故取得了一些歐洲和美國武器的購買權,在海軍上也購入了不少韓國裝備,但主要大型裝備還是和俄羅斯有合作。印尼民間有反華的情緒,且70年代官方政策是肅清共產黨,故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漫長的冷淡期,直到90年代末開始政策大幅轉向,積極與中方建交和經貿合作,21世紀後雖然與中國有南海問題的摩擦但依然能購入前衛系列便攜式防空導彈等中國製敏感性高科技武器,兩國維持微妙的檯面下關係。
印度尼西亞空軍編成第一(西部)、第二(東部)空軍作戰司令部和特種部隊司令部、訓練司令部、維修司令部。
印尼海軍是印尼國民軍的海上武裝部隊,主要任務有保衛印尼漫長的海岸線、領海、島嶼和專屬經濟區,捍衛印尼海洋戰略利益以及防禦海上威脅等。1945年9月10日成立,目前由三支艦隊、軍事海運司令部以及海軍陸戰隊構成。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