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战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卡爾迪耶羅戰役(德語:Schlacht bei Caldiero)發生於1805年10月30日。此役中,由安德烈·馬塞納元帥率領的法蘭西第一帝國軍隊對抗由泰申公爵卡爾大公指揮的奧地利軍隊。法軍的實際參戰人數只有整個軍團的一部分,大約33,000人,但卡爾大公的大部分軍隊(49,000人)都參加了此次戰役。卡爾大公的部隊只有保羅·戴維多維奇的部隊由於保衛阿迪傑河和弗朗茨·塞拉夫的部隊由於需要掩護奧軍右翼而沒有實際參戰。此役發生在維羅納以東15公里處的卡爾迪耶羅,屬於拿破崙戰爭中第三次反法同盟戰役的一部分。
1805年10月中旬,經驗豐富的法國將軍安德烈·馬塞納元帥曾在1796-1797年的戰役中於倫巴第與奧地利人交手,此時他正在等待巴伐利亞的事態發展。[4]10月18日,馬塞納在維羅納戰役中占領了阿迪傑河東岸的橋頭堡。黎明時分,法軍從維羅納向約瑟夫·菲利普·武卡索維奇的師發起進攻。經過激烈的戰鬥,紀堯姆·菲利伯特·杜赫斯梅和加斯帕德·阿梅德·加丹的師占領了阿迪傑河東岸的一個陣地。法軍於維羅納戰役中陣亡77人,負傷246人,奧軍陣亡246人,負傷906人。卡爾大公對武卡索維奇的表現非常不滿,讓弗朗茨·塞拉夫接替武卡索維奇的職位。[5]
法皇拿破崙在烏爾姆戰役中殲滅奧軍主力的消息終於在10月28日傳達給馬塞納。得知消息後,馬塞納下令立即對義大利北部的奧軍發起進攻。馬塞納計劃帶領3個師越過阿迪傑河,留下1個師來保護維羅納,馬塞納計劃向奧地利本土推進。[4]
10月29日的戰鬥被一位歷史學家認為是卡爾迪耶羅戰役的一部分。[6]那天,法軍有2個師向左進攻羅森伯格,而另外2個師則向維羅納市郊的維羅內塔前進。看到大批法軍逼近後,奧地利人放棄了維羅內塔,退回到另一座小鎮聖米歇爾。法軍重創了羅森伯格的奧地利守軍,並在巷戰後迫使約翰·瑪麗亞·菲利普·弗里蒙特的奧地利軍隊撤出聖米歇爾。在這一天結束時,馬塞納的軍隊已經逼近卡爾大公的主要防線。法軍在這一天的行動中統計有527人傷亡,另有157人被俘。奧軍的傷亡人數再次增加,有1,926人傷亡,還有1,114人被法軍俘虜。[7]
卡爾大公本人敏銳地意識到了烏爾姆淪陷的可怕後果,於是他計劃向維也納後撤,以加強奧地利的剩餘軍隊與俄羅斯盟軍的聯繫。然而,為了阻止馬塞納的追擊,他決定讓大軍突然轉身與法軍交戰,希望通過擊敗馬塞納來確保他向奧地利內陸的安全撤退。[8]
卡爾大公已經為法軍的進攻做好了準備,事先占領了戰略要地卡爾迪耶羅,並部署了不少於58門火炮和24門迫擊炮。奧地利軍隊分為三個主要集團:在右邊,約瑟夫·安東·馮·辛布申占領了科隆諾拉的高地,他的騎兵集結的聖澤諾峽谷;在中部,海因里希·馮·貝勒加德伯爵覆蓋了主要公路,並守住了公路以北的防禦工事,以及公路以南的蒙特羅卡和蓬泰羅塔;左翼由羅伊斯-普勞恩親王海因里希十五世的部隊組成,將奧地利防線延伸至基亞維耶特。約瑟夫·阿爾芒·馮·諾德曼的獨立師在基亞維卡德爾克里斯託附近保護阿迪傑河一線。[4]
在偵察了奧地利軍隊的陣地後,馬塞納制定了他的計劃。一個師講在騎兵的掩護下沿公路進攻。在左側,一個師將著手占領科洛諾拉的高地。在右邊,另一個師將向貢比奧內進軍,以攻擊卡爾迪耶羅,但該師師長紀堯姆·菲利伯特·杜赫斯梅被命令不能在中午前發起進攻。最後,讓-安托萬·維迪埃的部隊將在在佩爾扎科越過阿迪傑河,在查爾斯·約瑟夫·德·普利的騎兵部隊的援助下將敵人向左驅趕,剩餘的騎兵部隊負責將維迪埃的部隊與大部隊組成聯繫。[4]
馬塞納計劃等待維迪埃的側翼機動,然後在機動成功後再進行正面攻擊,但卡爾大公則採取了主動,並開始向法國軍隊的兩側進攻。奧軍指揮官約瑟夫·安東·馮·辛布申帶著他的騎兵部隊,向法軍採取了行動,從科洛諾拉高地的斜坡上衝下來,接近了法軍的陣地。戰場的另一邊,奧軍指揮官約瑟夫·阿爾芒·馮·諾德曼也順著阿迪傑河的河岸向前移動。法軍與辛布申的部隊發生衝突,後者不敵,被迫回到科隆諾拉的斜坡上。正當法國人上坡進攻該陣地時,奧地利人得到了增援,因此擊退了法軍的進攻,將法軍推入峽谷。法軍的第二次進攻也宣告失敗,戰鬥持續了一整天,但最終高地仍在奧地利軍隊手中。[4]
在中央,加斯帕德·阿梅德·加丹的進攻比預定時間晚,但他的部隊最終還是開始向卡爾迪耶羅挺進,對抗貝勒加德的奧地利軍隊。加丹的第一次進攻失敗了,被迫回到羅塔,在那裡他立即得到了兩支部隊的援助。隨著戰鬥力得到增強,加丹再次向奧軍陣地推進,這一次法軍設法占據了卡爾迪耶羅的一個戰略要地。但隨後奧軍的激烈反擊重新奪回了該陣地,但加丹得到了杜赫斯梅的一個旅增援,重新奪回了卡爾迪耶羅。貝勒加德與奧軍增援部隊合作進行了一次反擊,並在付出了相當大的傷亡後將法軍趕出卡爾迪耶羅,但加丹的部隊在激烈的肉搏戰後發起了衝鋒並重新控制了該地。奧軍最終選擇撤離陣地,筋疲力盡的法軍發起了小規模的追擊,然後又退回到相對安全的地區。[4]
在法國右翼,杜赫斯梅將軍早早地與羅伊斯-普勞恩王子的軍隊作戰。然而,杜赫斯梅看到他左邊的戰局迅速惡化,因此被迫派出馬修·赫爾賓的旅來支援加丹對卡爾迪耶羅的進攻。赫爾賓的旅一直戰鬥到夜幕降臨。[9]
在戰線最右邊,維爾迪埃指揮的法軍正在按照命令進行側翼機動,當時他得知戴維多維奇帶領的奧軍已經在博納維戈越過阿迪傑河,並已經有一部分奧地利部隊在右岸時,維爾迪埃立即放棄了預定的渡河計劃,而是決定立即在澤維奧過河。然而,維迪埃並沒有像他希望的那樣攻擊諾德曼部隊的後方,而是發現自己面對的是諾德曼的主力部隊,奧軍這很快就把這一支法軍部隊逼回了河對岸。[10]
隨著夜幕降臨,戰鬥停止了,奧軍已經在戰場的大部分地區脫離了與法軍的接觸。卡爾大公決定第二天不再繼續戰鬥,並開始趁夜色撤離。[10]
此役中,戰鬥雙方皆傷亡慘重,法軍損失的人數僅比奧軍略少,約為3,700至4,200人。法軍還失去了第2步炮兵團的馬內勒上校,他在戰鬥中受了致命傷。法軍第5線列步兵團的損失尤其慘重,該團幾乎失去了兩個帝國鷹標。另一個消息來源稱奧軍損失了5,700人,並指出卡爾大公聲稱對法軍造成了8,000人的傷亡。[11]第三個消息來源稱奧軍的損失超過了5,500人,並稱法軍將他們的傷亡人數少報為2,000人,而他們的損失則至少有5,000人。[12]
10月30日,由於在卡爾迪耶羅的失敗,奧地利軍隊還失去了5,000名士兵和70名軍官(其中有3名上級軍官)及其武器和財物。這些人在希林格將軍的指揮下駐紮在卡拉阿爾貝蒂尼,並被迫向法軍投降。儘管法軍同意釋放囚犯,但5,000名普通士兵不會被釋放。[13][14]
卡爾大公於11月1日上午開始撤退,給弗里蒙特將軍留了一支後衛部隊來拖延法軍的追擊。弗里蒙特的混合旅由四個步兵營和十二個騎兵中隊組成,只輕微地參與了此次戰鬥。在步兵和一個額外的騎兵團的加強下,奧軍的後衛部隊在法軍德斯帕涅的騎兵和第22輕步兵團的追擊下展開了激烈的戰鬥。[15] 奧軍貝勒加德、羅森伯格和羅伊斯的部隊撤退到維琴察,而戴維多維奇的軍團撤退到帕多瓦。為了在馬塞納的後方製造麻煩,卡爾大公命令戴維奧維奇用12個步兵營增援威尼斯駐軍。但卡爾不知道,此時洛朗·古維翁-聖西爾麾下擁有8,700人的法軍義大利師正從義大利中部向東北進軍。當該部到達威尼斯附近時,聖西爾有足夠的兵力封鎖港口,防止奧地利駐軍騷擾馬塞納的通訊線路。[16]
卡爾大公的部隊穩步撤退,於11月4日在布倫塔河附近的聖彼得羅因古進行了一次阻擊行動,其中一個營被法軍摧毀。[17]11月11日,雙方在塔利亞門托河以東的瓦爾瓦松發生了另一場衝突,卡爾大公的部隊在那裡抵擋了法軍的追擊。[18]在撤退期間,德斯帕涅率領自己的輕騎兵師、維迪埃師的安托萬·迪戈內旅、塞拉斯的步兵師和普利的胸甲騎兵追擊奧地利軍隊。事實上,馬塞納的主力落後於奧地利人三天,但法軍先鋒部隊的不斷追擊使卡爾大公誤認為法軍的主力就在自己身後。卡爾大公於11月13日渡過了索查河。[16]11月16日,卡爾·馮·文森特阻止了法軍在格拉迪斯卡迪松佐渡過索查河的企圖。[19]
戰爭開始時,奧地利的約翰大公被指派指揮提洛伯和福拉爾貝格的軍隊。他被指示將弗朗茨·傑拉西奇(Franz Jellacic)和弗朗茨·澤維爾·馮·奧芬伯格(Franz Xavier von Auffenberg)領導的部隊分到多瑙河軍隊。奧芬伯格的師在維爾廷根戰役中慘敗,後來在烏爾姆戰役中投降。傑拉西奇被要求在博登湖附近守衛多瑙河軍隊的南翼,直到皮埃爾·奧熱羅元帥的第7軍將他的部隊粉碎。傑拉西奇於11月14日在多恩比恩投降中與他的步兵投降,但他的騎兵成功逃走。路易·維克多·羅漢-蓋梅內親王率領的提洛伯軍隊的另一個旅在撤退中被分開,向南逃去,衝向威尼斯。[20]11月24日,羅漢的4,400名士兵在威尼托堡戰役中被夾在讓·雷尼爾和聖西爾的部隊之間,被迫向法軍投降。[21]1805年11月19日,約翰大公帶著大約20,000名士兵成功地逃到了東部,並成功地在在博韋茨上游的伊松佐附近擊退了尼古拉斯·伯納德·吉奧·德·拉庫爾(Nicolas Bernard Guiot de Lacour)的龍騎兵。[20][21]
卡爾大公希望向東北進軍到菲拉赫,以便早日與他的兄弟約翰大公會合。然而,他聽說拿破崙的一些部隊正從多瑙河谷向他的方向移動。[22]11月4日,米歇爾·內伊元帥的第6軍在沙爾尼茨被擊退,受到了800人的傷亡。然而,法軍另一個旅於同一天在更西邊的洛伊塔施突破了一個山口,俘虜了大約600名奧地利線列步兵。[23]11月7日在魏爾,奧古斯特·德·馬爾蒙的第2軍團俘虜了屬於奧軍的兩個營。第二天,在更遠的東邊,路易·達武的第3軍先鋒部隊在瑪麗亞澤爾戰役中擊潰了一個奧軍縱隊。[24]內伊於11月7日占領了因斯布魯克,而馬爾蒙正前往施蒂爾馬克州的萊奧本。得知了這些新信息,卡爾大公反而指揮他的部隊沿著更偏東的道路向盧布爾雅那進發。馬塞納於11月16日暫停了對卡爾的追擊。[22]
11月26日,卡爾和約翰大公在馬里博爾附近會合。儘管他現在擁有一支85,000人的軍隊,但卡爾選擇不通過攻擊馬爾蒙來向維也納發起反擊。相反,他的行動相當緩慢。卡爾在穆爾河上安營紮寨,直到12月2日撤回匈牙利。當他於12月6日到達克爾門德時,奧斯特利茨戰役已經打響,最終法國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20]
即使在取得巨大勝利之後,拿破崙仍認為卡爾大公的龐大軍隊是一種威脅。因此,他指示馬塞納將他的軍隊重組為第8軍,向東進行掃蕩,並將兩支重騎兵部隊派往格拉茨。馬爾蒙與第2軍在格拉茨集結,而內伊則與他的第6軍抵達克拉根福。拿破崙將達武元帥的第3軍駐紮在布拉提斯拉瓦,讓·德迪厄·蘇爾特的第4軍駐紮在維也納以南。此時卡爾大公的軍隊已經被完全包圍。12月26日,普雷斯堡條約簽署,戰爭宣告結束。[10]
這場戰鬥對法軍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戰略勝利,因為此役使法軍能夠密切追蹤奧地利軍隊並在多次小規模衝突中不斷騷擾奧軍,即使對方已經退回到奧地利本土。馬塞納成功拖住了卡爾的部隊,並有效阻止其支援多瑙河軍隊,極大地影響戰爭的結果。[8]
歷史學家至今仍在對卡爾迪耶羅是法國戰術勝利、奧地利戰術勝利還是平局存在分歧,但不可否認的是,法軍於此役中獲得了戰略勝利。[1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