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華東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原名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1],為華東師範大學的一個學院,成立於2016年3月[2],由原理工學院物理系、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組建而成。學院的前身物理系成立於1951年,由大夏大學、光華大學、大同大學、同濟大學、交通大學、聖約翰大學等校物理系部分專業合併組建[3]。
1951年8月,大夏大學數理系與光華大學數理系合併,由蔡賓牟、袁運開和田士慧三人接手,並於9月成立了華東師範大學物理系。當時全系只有7個老師,同時聘請大同大學的張開圻兼職教課[4]。
1952年,華東教育部對華東地區的高校進行了全面的院系調整。9月,聖約翰大學物理系和大同大學物理系併入,並從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滬江大學等校調入物理學科的教師多人,從暨南大學調來大量書刊、儀器,此時物理系的教授數量達到9人[4]。同時將物理系設在原聖約翰大學舊址(華東師大分部)[5]。1955年遷回中山北路校區新建的物理館,1960年物理樓建成[4]。
1979年,部分教師劃出,與數學系部分教師組建計算機系。1983年,部分教師劃出,建立電化教育研究所。1984年,部分教師劃出,建立電子科學技術系。1989年,部分教師劃出,與化學系部分教師,建立分析測試中心。1999年,分析測試中心重新劃入物理系。2007年在,在光譜學與波譜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基礎上,籌建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2009年通過驗收[3]。
2016年3月,華東師範大學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成立[2],由原理工學院物理系、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組建而成。2016年起,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聯合招收物理學專業本科生「菁英班」,從物理學類新生中擇優選拔,每屆不超過30人[6]。
2019年7月,改名為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1]。
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包括物理學系、材料科學系和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物理學學科於2012年被列入上海市一流學科重點建設計劃。
學院現與二十多所國際知名大學與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12]。弗朗索瓦·恩格勒、張首晟等科學家受聘為名譽教授。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