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章國徽十二章國徽为1913年2月至1928年间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的中國國徽,又称“嘉禾国徽”。圖案基於中國古代禮服的十二章花紋,設計者為魯迅、錢稻孫和許壽裳。袁世凱建立的中華帝國亦沿襲作為國徽。 国徽的设计中结合了西方纹章的布局及传统的十二章图案: 中心 嘉禾:一种双穗禾,为古代吉祥的象征。国徽上的设计来源于汉代《五瑞图》石刻上的图案。
十二章為歷代帝王的服章制度,一直沿用到袁世凱復辟帝制為止。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的國徽也是依照十二章設計的。 十二章為章服之始,以下又衍生出九章、七章、五章、三章之別,按品位遞減。例如明代服制規定:天子十二章,皇太子、亲王、世子俱九章。 日:即太陽,漢代以來的圖案中常繪有三足烏鴉,取材於「日中有烏」、「后羿射日」等神話。
中華民國國徽“與稻孫、季市同擬國擻告成,以交范總長;一為十二章,一為旗鑒,並簡章二,共四圖”: 《魯迅日記》1912年8月28日條 中華民國二十九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聘書. [2013-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07). 存档副本. [2017-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0). 國徽vs.黨徽16年前就吵過
中國國徽中國國徽是指中央政府立法制訂,代表中國的國徽。歷代分別有北洋政府的十二章國徽、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國徽(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國徽)、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徽(中華民國國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代表主權國家的國徽,是近代西方主權國家出現後的產物。16世紀前,中國尚不存在「民族國家」或「主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鬥爭精神,五顆星則象徵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國人民大團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穀穗和齒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說明》規定:「國徽的內容為國旗、天安門、穀穗和齒輪,齒輪中心並交結着紅綬;象徵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